欧盟应该改变不合时宜的傲慢
欧盟日前决定, 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该税率将升至47.6%。中国商务部6月5日做出了回应,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在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表现出了极大诚意后;在中国总理警告此案涉及中国重大经济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也必然会伤及欧方利益,影响中欧合作大局;在欧盟18个成员国反对而仅有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支持的情况下,欧盟的这一不受欢迎的决定具有强烈的挑衅性。
欧盟一方面认为这个决定是向中国提供的一次性机会,所谓将球踢给中国,同时又宣传,欧盟已经装上子弹,“现在是11发子弹,8月6日将是47发子弹”。这是要求中国做出妥协。在这种气氛下,中国及时做出报复性措施是恰当的,也是合理的。事实上,贸易战没有赢家。
中欧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后,中国加强了来自欧洲的进口,扩大了在欧洲的投资,以实际行动帮助欧洲。中国光伏产品尽管在欧洲市场迅速获得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不应视为倾销所致。欧盟以印度为第三替代国来断定中国产品存在政府补贴和倾销行为是不恰当的。众所周知,不管在规模效应、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人才优势方面,还是基础设施网络,印度与中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成本必定会高于中国。由此作为参照判定中国倾销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中欧在光伏产业共同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中国光伏产品的上游材料主要来自欧洲,中国只是一个加工厂,而在下游,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推动了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应用和普及,欧洲上下游供应商创造的产值约400亿欧元。如果欧盟执意打击中国企业,欧洲进口商、售后服务人员、批发零售商等26.5万人将受影响,而支持制裁中国企业的欧洲生产厂家,最多创造不过8000个工作岗位。
因此,欧盟的这一缺乏事实依据的不公正的决定,损害了中欧双方的利益,决策者声称仅仅是捍卫“公平贸易原则”,这种傲慢的态度错估了形势。尽管中国光伏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且存在债务问题,但中国有足够的能力承受中欧贸易恶化的结果。如果欧盟选择更加昂贵的产品,那是它的自由,也是消费者的悲哀。
事实上,和大部分高科技产品一样,中国只不过是一个承担更多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加工厂,而上游关键材料和技术都来自发达国家,下游销售的品牌溢价也是由发达国家占有,中国是一个廉价代工者。如果欧盟想要扶持欧洲的光伏产业,排挤中国供应商,那么,其过高的价格本身会抑制市场发展,并损害上游企业。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口导向非常明显,这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常常以市场相要挟,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猛烈抬头。事实上,他们应该清楚一个事实,中国正在以人口优势以及不断增长的收入,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在中国向内需经济体转型的时代,欧洲企业未来会更加依赖中国市场,因此,我们认为,欧盟的决策者不应该不合时宜的傲慢,而是要认清事实,推动中欧合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