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市场革命 卖方市场或将终结

2013年05月10日 17:26  《能源》 

  天然气卖方市场或将终结

  文 | 于宏源

  受美国页岩气大发展的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卖方市场将在10年后终结。市场格局的转变,将深刻影响国际能源供应形势和地缘政治。

  2012年4月1日,在卡塔尔多哈能源论坛上,美国国会官员表示,今年年中,美国国会就会修改对非美国自由贸易伙伴FTA的天然气出口法案,其中中国已经被列入美国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对象。

  随着页岩气革命发展,2011年天然气全球总产量29.55亿吨石油当量,其中美国产量占据20%, 俄罗斯为18%,伊朗4.6%,卡塔尔4.5%,随着美国修改只对FTA国出口天然气的法律,美将逐渐从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重要的出口国,国际天然气供应格局将会受到冲击,并对能源地缘政治和各国外交产生影响。

  冲击定价方式

  美国天然气出口会首先改变天然气资源大国主导的定价模式。传统上,天然气是卖方市场,价格紧跟石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天然气供应国,主张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油价挂钩,造成天然气价格连同LNG价格日趋攀升。日本等天然气进口国则反对天然气和油价挂钩,倾向于短期灵活的能源供应协议。

  由于天然气资源国政府对能源资源的控制比例过高,中东和俄罗斯为73%,南美已经超过82%。这些国家随意提高政府所得比例、改变服务合同,对天然气需求大国构成挑战,美国天然气出口后将会有利于天然气进口国的多元化选择,改变天然气价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模式。

  此外,随着美国、澳大利亚、东非莫桑比克等新的天然气大国的崛起,天然气将逐渐演变成买方市场,因此天然气价格定价机制正在发生变革。新的全球天然气版图会使得各国对传统的定价机制进行重新评估。卖方市场将于十年之后终结。布鲁金斯多哈大会提出,未来天然气现货贸易和短期合同日益增多,将直接冲击天然气定价方式。

  生产联盟边缘化

  美国天然气出口还将会对天然气原有的生产联盟形成冲击。俄罗斯和伊朗积极推动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并指望将该论坛升级为类似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机构。然而美国和澳大利亚坚决反对和抵制GECF,随着美国天然气出口影响增加,GECF的作用将会日益边缘化。此外随着欧美天然气贸易增加、新的天然气生产地区不断涌现,伊朗和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价格和利润都会受到抑制,增加了成立天然气出口国联盟的难度。

  美国天然气出口有利于美国和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2030年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增加45% 以上,其中多数来自中国、日本和印度。2001年-2011年,东亚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超过100%,目前占全球消费的19%。这一地区主要LNG供应国依据所占供应比例依次为马来西亚(32%)、澳大利亚(25%)和印尼(28%),然而这三个国家天然气生产近年却不断下降,印尼产量2011年下降了近8%,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则下降近2%。而东亚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迅速,中国2011年增长了21%,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2%和8%。因此东亚国家亟待美国LNG出口,日前日本公司已经与美国签订进口协议,美国能源部也把东亚国家列为最重要的LNG出口国。

  美国天然气出口有利于全球天然气技术推广。美国借助在天然气技术、经验和产权制度创新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大力推动页岩气技术扩散,以此培育天然气消费市场和生产体系,美国和国际能源署共同发布The Golden Rules for a Golden Age of Gas报告来推动世界范围对天然气发展的重视。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部通过八国峰会机制,并在OECD组织国家内部积极促进页岩气的技术和开发经验合作,推动OECD国家大幅度利用页岩气。

  中美合作者

  当前中国人均石油仅为全球平均的6%,人均天然气储量为全球平均的8%,油气资源安全将长期困扰中国工业化。随着美国能源独立和天然气出口,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已经从竞争对手转变为互补互利的合作者。

  进口方面,2011年中国每天来自美国近9万桶原油,占进口比例1.2%,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投资领域,2011年中海油入股Chesapeake Energy,2012年中石油入股Devon Energy,2012年中海油投资25亿美元购买Devon Energy 三分之一的股份。同年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能源投资的戒心在下降。

  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务卿克里4月访华期间,中美两国特别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该声明阐释了中美在人类共同气候安全、能源合作机制以及双赢低碳经济合作等共同立场,《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反映在中美两国的外交战略上,即中美两国应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和国家政策,促使新的全球战略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两国可以共同推动对气候变化安全的重视、推动低碳关键技术的应用,以降低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满足至关重要的能源安全的需要。与此同时,《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到的在新能源方面加强双边合作,将会有助于为达成真正有效的全球气候协议提供所需的领导力和推动力。

  中国需要抓住美国天然气出口这个机遇,推动中美非常规油气技术合作,通过购买美国公司等途径来大力引进美国技术。同时,由于北美地区逐渐成为全球能源生产中心之一,加拿大和美国的油气生产存在寻找投资和新的消费市场的任务。中国可以借机扩大与北美的贸易联系和对北美投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在北美的投资应该从单纯以资源开发尽快转向到产品价值链和技术提升领域,通过利用北美页岩气革命创新平台,提升中国油气自主创新能力。

  美国天然气霸权战略打击的重点是伊朗、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是美国对伊朗遏制外交的重要工具。而中国未来天然气的供应应当主要来自中东和中亚,因此保障这两个地区的充足供应,是今后中国主要的战略方向。此外,中国大规模进口油气必然要进一步提升海上军事保护能力,增加对全球油气投资,这也一定引起美国的疑虑,并把中国油气合作视为陆对海权的挑战。到2030年,中国进口石油将占全球的12%,天然气新增部分则大部分依靠进口。美国军事力量在印度洋和中东实际上控制了中国的油气进口阀门,油气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杀手锏。

  中国需要防范美国天然气地缘战略,加快在中东和中亚的整体布局,加强欧亚天然气管道建设,推动与中亚、伊朗等天然气生产国连为一体,摆脱长期不干涉内政的“政治洁癖”,加快在中东主要油气生产国的军事存在,通过道义支持和经济援助,支持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扎根深耕,为保障中国未来的油气安全打下基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渔船遭菲律宾军舰扫射1人身亡
  • 体育曼联宣布莫耶斯任新帅签6年 视频
  • 娱乐张艺谋与妻合影户口本曝光 谋女郎证再婚
  • 财经油价今起每吨上调95元 各地最高零售价
  • 科技马云今日卸任阿里巴巴CEO
  • 博客外星人可能全是假的 台北出租车印象
  • 读书解密被尘封的历史:军统特务实录
  • 教育七成大学室友有矛盾 生活习惯成主因
  • 育儿母亲节:80后妈妈的手绘“孕”程
  • 陈浩武:中国还有多少健康的农地
  • 金岩石:股市亏损王背后的政策性边界
  • 沈建光:关注靓丽数据下的出口企业困境
  • 刘远举:出租车司机是政府的宠物吗
  • 吕随启:人民币持续升值是否正常
  • 孙雨果:羊肉必将成为奢侈品
  • 刘杉:货币政策优先防通胀
  • 黄小鹏:中国无法永远避免危机
  • 股锋:经济数据已打开股指寻底之门
  • 马光远:延长公路收费期的理由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