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洋酒卷入纷争 “茅五洋”集体救市
本报记者 王先知 北京报道
经过一个月的发酵,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依然没有结局。然而,事态正因“茅五洋”白酒三巨头的集体救市反击发生新的微妙变化。
12月18日,在茅台集团2012年全国经销商大会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透露,茅台初步查清了“水晶皇”这个神秘人的背景,其背后有4股境外资金支持他,趁机做空中国白酒,以协助洋酒进入中国。在白酒行业塑化剂标准尚未制定的背景下,海外洋酒又被卷入纷争。
“茅五洋”增持股份救市
12月13日,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公司(简称“中能兴业”)发布了11份塑化剂检测报告。
如果以卫生部去年551号文件为参考(DBP、DEH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3mg/kg、1.5mg/kg),茅台汉酱51度DBP含量严重超标,达6.37mg/L,几乎是标准的20倍;五粮液52度、52度1618、洋河52度梦之蓝的DBP含量也都超过3mg/L,是标准的10倍。至此,中能兴业再次引爆塑化剂的第三波舆论潮,五粮液、洋河也卷入塑化剂事件中来。
为了避免塑化剂的负面影响,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除了发布澄清公告,向市场保证产品质量没问题之外,他们在资本层面上也展开了自救运动。
12月11日,茅台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45万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436%。此外,茅台集团还表示,拟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的未来6个月内,从二级市场上继续择机增持该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1%。若按每股200元计算,茅台有限公司此番1%的增持计划将耗资约20亿元。
随后的12月14日,洋河发布公告称,《关于公司股份回购计划长效机制》已经在201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生效,若市场情况触发回购股份条件,公司将适时启动回购决策程序。
对此,洋河股份董秘丛学年告诉本报记者,在塑化剂风波之前洋河就制订了上述股票回购计划,上述计划是长期的,不是临时性的,公司拿出每年不低于净利润的30%向股东现金分红,然后每年再额外拿出净利润的20%左右回购股票,这对股东是一种回馈,这次塑化剂风波或许会加速这项计划的实施。
据本报记者计算,洋河股份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0亿元,以其公司预测2012年全年同比去年增速超过50%计算,今年有望达到60亿元左右。如果洋河2013年实施股份回购计划的话,该公司将拿出不低于12亿元的资金回购股票。
相对于洋河股份的大手笔回购计划,五粮液虽然暂时还没公布大的回购计划,但是其高管增持股份的行动已经打响了。
12月17日晚,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步发展的信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于2012年12月14日、17日分别以自有资金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增持了本公司股票共计83301股,成交价格区间为25.00-26.50元/股,涉及金额超200万元。
洋酒卷入塑化剂纷争
就在白酒塑化剂风波未止的背景下,袁仁国的表态却把海外洋酒卷入风波之中。
事实上,同袁仁国持同样观点的并不是孤例。国内一位不愿署名的大型白酒企业高层告诉本报记者,从今年8月份开始,行业就有传闻说国外的一些资本和国内的一些机构有可能要做空白酒行业,现在大量的洋酒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包含红酒和洋白酒,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去调查。
茅台集团一位内部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塑化剂风波从酒鬼酒到茅台,然后再到五粮液、洋河,从章法上来看,对方很淡定从容,这显然是有预谋的一次行动。
对于袁仁国的说法,12月19日,备受外界质疑的“水晶皇”通过其博客回应称,“如果不能在道理上扳倒别人,就不要拿动机说事儿!”
据了解,2007年到2011年,受传统金融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国内热钱迅速向红酒投资领域涌入,因为投资回报率高,且相对更加稳妥,中国红酒投资市场在此期间快速升温,并在2010年-2011年达到高峰。
就在人们对红酒投资广泛看好的时候,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红酒投资市场滑坡。此后,国内炒得火热的拉菲造假丑闻,也让不少红酒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市场。
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葡萄酒市场规模约500亿元,其中进口葡萄酒占25%左右;今年1-10月我国进口葡萄酒3.1亿升,比去年同期增加31.4%,价值16.6亿美元,增长68.2%。
对此,黑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赵禹认为,境外资本一直对中国的白酒虎视眈眈,袁仁国的意思不一定就是单纯理解为他们借塑化剂事件使洋酒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也有一层意思就是境外资本借机打压整个白酒,进而通过资本渗透参与中国白酒的投资甚至控股,类似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一样。
“以前大家都没有想到白酒行业还会有塑化剂的问题,现在却出现了,这对红酒交易来说可能是一次好机会。”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慧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塑化剂狂袭白酒的背景下,沉寂了许久的国内葡萄酒投资市场也确实开始趋热起来。
对于袁仁国洋酒阴谋论的说法,一位从事澳大利亚红酒贸易的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她表示,红酒这几个月确实在升温,但是自己在行业内并没有听到洋酒做空白酒的传言,这也许是白酒行业为了转移话题才这样说的。
政策风声
“塑化剂行标制定尚无正式申请”
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截止到12月19日,正好整整一个月。除了白酒企业陷入危局外,白酒塑化剂标准缺位也将相关部门推向风口浪尖。与此同时,一边是网友、机构不断抛出塑化剂超标的报告,一边是企业的送检合格证明。一时间,塑化剂的标准之争成为引发业内争论的核心。然而,白酒塑化剂标准制定似乎并没有时间表,是否会将这场行业争端没有期限地拉长引人关注。
抽检取样或月底结束
“目前,监管部门对塑化剂的问题比较关注。”国内一位大型白酒企业的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和质检总局最近召开了大型白酒企业的会议,主要是了解当前的情况。
一位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白酒行业塑化剂的事情,现在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在统一负责,对于什么时候公布排查的结果,他们也不清楚。
据悉,成立于2010年2月6日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
12月19日,本报记者联系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询问白酒行业塑化剂的相关调查情况。该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有关白酒塑化剂的事情,具体的监管工作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
质检总局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食品安全工作由13个部门在负责,这13各部门各有各的分工,质检总局主要监管生产环节,工商局主抓流通,农业部主抓源头。
关于政府对白酒塑化剂检测进展,国内上述大型白酒企业的高管向本报记者透露,针对外界对白酒企业的质疑,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作出部署,对全国白酒企业的塑化剂含量进行抽检,主要是抽检市面上流通的白酒,取样工作在本月二十几日结束。
行业标准制定无期
虽然茅台、五粮液、洋河启动了危机公关,但是茅台塑化剂事件并没有画上句号。
12月12日上午,在卫生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白酒行业塑化剂标准制定的问题,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表示,这个问题的确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正在做工作。
同一天,在茅台集团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透露,茅台已向国家有关部委递交了一份建议,请求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白酒塑化剂的标准。
不过,12月18日,卫生部一位知情的官员却告诉本报记者,白酒行业的塑化剂在国外也没标准,外界对于中国没有白酒行业的塑化剂标准存在误解,未来中国会不会制定标准,这得需要条件和程序,目前还没有人提出来申请和相关数据,茅台只是口头上呼吁,卫生部需要正式的申请,口头说并不行。
由此来看,塑化剂的行业标准短期内很难制定好。对于卫生部相关官员所说的暂时没有企业申请制定行业标准的说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则指出,即使有企业申请,国家也不会制定行业的标准,这是两个概念,中国确实没有白酒行业的塑化剂标准,但是并不等于现有的标准就不能够覆盖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