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冰尧:浮财难以持久国富裕于民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1日 23:43  中国产经新闻报

  ——三论“以理性展自信”之财政收入

  文/本报评论员 朱冰尧

  过去30多年,拜改革开放所赐,我们不仅累积了不少家底,还取得了很多“浮财”,利用了外资引进,利用了政府投入,利用了人口红利,也利用了庞大市场的强大支撑。

  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连年飘红,让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是新兴市场国家都为之艳羡。每年20%-30%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让地方政府一个个都成了“土财主”,国库也是财源滚滚。“不差钱”几乎成为前些年政府与国外企业合作时的口头禅。

  但进入今年、特别是下半年,形势急剧变化,1-8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0.1个百分点。即便是最富庶的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财政收入增幅也从去年同期的20%-30%降至10%以内。8月份的中央财政收入3765亿元,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6.7%。尽管目前中国政府仍然比较有钱,但要维持过去的辉煌恐怕已经力不从心了,未来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很可能是中长期现象,腰包偏紧也会成为常态。同时,大规模的积极财政政策和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支出倾向也会让多年来积攒的那堆“浮财”一点点地消失。

  看起来,出手阔绰的好日子要过去了,政府该过过节俭的苦日子了。而一些看衰中国的境内外专家又一次祭起“中国崩溃论”的大旗,认定政府财政撑不了多久。

  其实,如果仅从中国经济的财富积累数量上看,政府的财政收入确实有些“暴发户”的轨迹。但从财富收入的源头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其基本动力。而这一动力的潜在能量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仅仅通过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我们已经获得了如此丰厚的回报,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效应还尚未释放出来。

  当然,要由“中国制造”转到“中国创造”,并非易事。对此,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粗放经营为我们带来了一些短期的“浮财”,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只想着躺在钱堆里睡大觉,就会出现“浮财终散尽”;中国创造是我们长久发展的财富之源,但创造来源于企业和百姓,如果我们仅仅把创富者当作摇钱树,而不给他以阳光雨露的滋润,不给他施肥、浇水,甚至除草、驱虫,这一创富的源泉也会枯萎。

  中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本身的短视是其中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外部环境难以形成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提升附加值、提高盈利水平的良性氛围,而一些地方政府一旦出现财政困难,就会把手伸向了本来就腰包瘪瘪的民营企业,实行所谓“扩面征税、强基征收、颗粒归仓”,甚至不惜采取收费摊派和增加不合理行政性罚款来“补窟窿”。

  国库之丰裕最终来源于人民之富裕。政府的财政收入保障关键是经济的良性运行,只有“小池塘”里的民富了,“大湖泊”的国才能强,如今的紧日子或许正当其时。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陕西微笑局长杨达才严重违纪被撤职
  • 体育欧联国米两度落后补时平 利物浦5-3逆转
  • 娱乐北欧杂志再登英王妃裸照 称满足读者好奇
  • 财经最大面粉企业陷致癌门 北京市场建议停售
  • 科技12306火车票网购攻略(十一版)
  • 博客台湾为何没研制原子弹 日系车主的厄运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南方科大校长回应招生“回归”高考
  • 育儿小学教师16年前生二胎16年后被开除
  • 健康大米里加硼砂? 喉癌组织真能咳出来?
  • 女性时装周模特豪放露肉 凯特王妃亚洲行美妆
  • 尚品一席关于龙虾的盛宴 跑车界的北欧爱迪生
  • 星座运势有气无力的下周 秋分转运禁忌
  • 收藏30万纯金盘被掉包 树瘤价值超过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