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来论
文/环球市场集团CEO 凌风
今天,我们生活在资源配置和分工效率极高的地球村,全球化已成必然。
大学时期,我的专业是国际贸易,这是我喜欢的专业,特别是其中的国际营销课程总能让我兴奋不已。因为这可以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全世界的风土人情、地方智慧及文化沉淀,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有趣朋友。他们背后的精彩故事、世界各地的美食美景……所有的一切都让我神往。
有一天,我看到了大卫·奥格威所著的一本书,叫《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我看了6遍,书中提到通过有效的营销和广告策划改变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谈到如何成功策划了波多黎各的招商引资项目,帮助波多黎各成为拉丁美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以及如何帮助策划英国旅游项目。按英国旅游大臣的说法,奥格威把欧美的游客,从充满阳光和浪漫的地中海,吸引到又多雾、又堵车、又潮湿的伦敦去。原来,好的商业策划完全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甚至改变整个世界,这个发现让我激动不已。
在中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是大家熟悉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而全球化背景下的出口更是三架马车之首,通过创造利润、创造就业和带动周边整个产业群,直接和间接拉动消费和促进投资。2011年,中国1.9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了90% 以上出口份额的10万家优秀制造商,是中国经济的核心根基所在,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它们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乃至国家的未来。实际上,它们已经是中国经济的龙脉所在。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在这10万家制造商中,97%是中小企业,它们在中国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实质关注和资源倾斜,它们被提及时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同时,中国制造的现状却让人堪忧,同质化竞争严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例如价格战、质量下降、以次充好、污染环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人。我们要实现“中国创造”升级,因为这是打破产品同质化、提高附加值和获得国际市场尊重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是一个群体品牌,是一个群体的胎记,作为标签必须贴在每一件出口的产品上,身在中国,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某家“中国制造”一旦发生问题,所有的这10万家优秀制造商也必然受到牵连。
在外国出差和旅游的时候, “Made in China”的产品随处可见,它们在国外市场相当受欢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已经代表着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作为一个中国人,想起那一刻我甚为自豪,可是下一秒我却很忧心。因为“中国制造”依然同时和“廉价”、“劣质”紧密相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相信的并不是中国制造这个品牌,而是贴上当地品牌的中国制造,他们相信的,他们愿意为之付费的,是本地或是一些国际化品牌,因为它们背后代表着质量承诺和服务承诺,如果离开了这些国外品牌的标签,中国制造在当地难以获得信任,价值难以获得体现。
只是充当别人的一个加工厂、一条生产线,自然就没有定价权,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甚至,过去中国的各项低成本优势,今天已经逐渐被越南、印度等国家所超越。而转型升级,将是中国制造的唯一出路。
肩负历史重任,我们环球市场和国内的资深经济媒体人一起“向世界出发”,寻找中国制造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海外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客观上呈现“中国制造”的海外发展现状,挖掘更多中国制造的成功和失败经验,还要借鉴海外优秀制造商的成功经验。
同时,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个中国经济的根基给予更多实质性的关注和重视,投入更多实质性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从而,协助这个中国经济的龙脉——10万家中国GMC制造商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完成艰巨的历史转型任务。最终,实现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标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