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洋品牌赔偿有别爱玩两面派 康菲迟迟不提赔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6日 16:51  法制晚报微博

  康菲中国打太极 东芝公司钻空子

  肇事方康菲石油从一开始的“一问三不知”至今,一直延续着自己的拖延和漠然态度。这种态度在赔偿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直到8月下旬溢油事件发生两个多月之后,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才首提赔偿问题。9月,该公司表示将建立两项渤海湾基金,用于对溢油事故的中国受害者进行赔偿。

  不过,即便是这项迟来的基金,在不少专家看来,康菲所说的基金规模有多大一直没有确定,赔偿数额和责任也不明确,其态度仍缺乏诚意,更多地像是在玩文字游戏。

  实际上,在对消费者赔偿问题上,康菲不是第一个采取双重标准的洋品牌,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类事件会越来越少。

  编者按

  古驰(GUCCI)“虐工门”、西门子“冰箱门”、康菲“漏油门”……一贯在中国备受推崇的洋品牌近期可谓洋相尽出。

  这些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营规矩、口碑良好的洋品牌为何在中国频频变脸,或带着偏见降低质量和信誉的标准,或带着傲慢面对中国的指责和惩罚?

  本报今在A17版至A24版推出专题报道,通过大量鲜活案例的展示和多位专家抽丝剥茧的分析,揭示洋品牌傲慢与偏见背后的深层原因:中国相关法律和制度存在漏洞、一些消费者盲目推崇,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洋品牌的坏习性。

  欲让洋品牌也变得规矩起来,我们还要多下“洋工夫”,向国外先进的监管、惩罚机制看齐。我们自己的品牌也要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相信应对洋偏见,中国会日益成熟。

  案例聚焦

  迟迟不提赔偿 康菲漠然以对

  不知何时发生,不知原因为何,不知溢油量多少,这是康菲公司在溢油事故发生之初的“一问三不知态度”。此后,尽管溢油量和污染范围一再扩大,康菲依然延续着自己的拖延和漠然态度。

  在赔偿问题上,康菲的这种态度表现得尤为明显。直到8月下旬溢油事件发生两个多月后,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接受媒体采访时才首提“赔偿问题”。他表示,如果有起诉发生,康菲公司将根据中国法律来进行讨论。但是并未就具体赔偿数额给予回答。

  9月,康菲石油表示将建立两项渤海湾基金,用于对溢油事故受损者进行赔偿。

  建赔偿基金 更像是玩文字游戏

  即便是这项迟来的基金,在不少专家看来,康菲的态度仍缺乏诚意,更多的是在玩文字游戏。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称,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康菲石油是要建立两个基金,一个应对渤海湾环境问题,一个用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损失的赔偿。当然,这也反映出康菲石油已在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诉讼索赔做准备。

  “一定程度上的赔偿已经不可避免了,但是,康菲所说的基金规模有多大一直没有确定,对于赔偿的额度还不清楚,担心康菲所建的基金无法承担相应责任。”马军说。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环境与资源法律事务部主任赵京慰认为,康菲石油更多是抛出一个基金的概念,缓解一下在华舆论被动的局面。对于基金一事,公众根本就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康菲石油此举更像是在玩文字游戏,让大家都在猜,不知道文字中的真实意图。

  案例对比

  漏油赔偿 美国上不封顶 

  如果类似的漏油事件发生在美国,康菲将会怎样进行赔偿呢?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2010年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的那次“严重漏油事件”。与康菲迟迟不提赔偿问题的傲慢态度相比,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不到两个月,英国石油公司(BP)就与美国政府创建了一个200亿美元的基金。

  2010年4月20日,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当年6月初,漏油封堵成功。

  6月16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就与英国石油公司达成共识,由英国石油公司创建一笔200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且200亿美元的金额不是赔付的上限。

  除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任何人只要认为自己的利益因为漏油事故而受到了影响,都可以向这个基金委员会申请。按照专家估计,BP可能最终会赔偿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这些赔偿主要用以补偿周围民众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的处理。

  漏油事件后康菲公司谎言录

  1 漏油发生

  6月初发生;

  7月初康菲公司才首次就漏油作出回应

  2 漏油面积

  7月初,康菲称渗漏点早已得到有效控制;

  媒体8月报道,溢油已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面受污染

  3 清洁工作

  7月初,康菲称,蓬莱19-3油田已没有溢油情况;7月底,国家海洋局发现该油田B、C两个平台附近有油花溢出

  4 永久封堵

  8月24日,康菲称,渗油源已经得到永久性封堵;

  一天之后,康菲承认C平台附近海床出现新的渗漏点

  5 承诺落空

  8月31日,康菲称已完成国家海洋局所提的“两个彻底”的要求;9月2日,国家海洋局调查认定,康菲没有完成要求

  案例延伸

  ●丰田

  对美赔偿超对华千倍

  在赔偿问题上采取“中外双重标准”的并非只有康菲石油一家。

  2010年2月,丰田汽车因油门踏板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召回问题车辆。在这次事件中,丰田在北美召回的车型有16种,美国有8种,中国只有RAV4一种。不仅如此,丰田经销商在美国给予每家最多7.5万美元的补贴,而在中国,赔偿问题只字未提。

  后来,浙江省工商局凭借10年前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才迫使一汽丰田答应进行经济补偿,251名浙江消费者拿到了人均300元的经济补偿。

  虽然赔偿金额只有区区300元,但在中国,浙江消费者已经是最幸福的了,其他省市的丰田车消费者都还拿不到一汽丰田的补偿。

  ●东芝中国用户分文未赔

  1999年,两名美国东芝笔记本电脑用户向美国地区法院提出集体诉讼,认为东芝公司在处理其便携式笔记本电脑软盘控制器存在的问题时,许多方面行事不当,可能导致数据遗失或损坏。东芝公司同意以10.5亿美元“赔偿”给该产品的美国消费者。

  东芝公司宣布,该诉讼只涉及美国。根据这一诉讼,50万美国东芝用户每户最高可获得443美元的赔偿。

  使用同一产品的中国用户,却没有享受到同等待遇。日方的解释是,因为中国法律与美国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程度不一样。

  原因解析

  法律存漏洞

  成索赔障碍

  丰田汽车之所以没有跟在美国市场一样对中国车主进行补偿,依据的是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没有提出要求召回厂商对消费者进行补偿,而浙江消费者获得经济补偿的依据是浙江省的地方性法规。

  康菲在赔偿问题上的漠然也是钻了中国法律的漏洞,依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只能对康菲中国施以最高20万元的行政处罚,而《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内唯一能依据的法律法规。因此,问责康菲石油的法律漏洞也一直成为制约对其进行起诉和索赔的关键阻碍。

  按照美国法律,如果存在对消费者造成某种后果的可能性,制造厂商就可能要承担责任,而中国的法律,对这种情况没有明确的条文。

  专家说法

  惩罚力度

  或将大幅度提高

  北京雷曼律师事务所律师郝俊波认为,我国消费者屡受洋品牌歧视的根源,应该归于我国法律对消费者保护力度和对厂商惩罚力度的双重薄弱。将来,中国的惩罚力度或将大幅提高。

  相比于渤海湾漏油,墨西哥湾漏油的赔偿问题能迅速得到解决,主要还是美国的这种法律体系能够给肇事者非常大的威慑。比如说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及时,隐瞒信息、拖延来控制,这可能就不是一般的责任事故,可能要涉及到刑事责任。此外,美国《油污法》为应急处理和事后赔偿提供了法律保证。

  此外,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维权获胜,目前每案得到的赔偿金平均为700多元;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35万美元。因为赔偿额高,在美国,有大量的律师愿意进行风险代理,客户不需要任何费用,当然愿意尝试维权。

  郝俊波说,在中国,一般是按你的实际损失赔,“这对消费者进行弥补都不够,律师自然也没有介入的空间”。

  为什么洋品牌在美国就特别乖?郝俊波说,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犯错误就会有律师像秃鹫一样狠狠地冲过来。

  本版文/记者

  黎史翔

  制图/周建文

  李铭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