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国六十年中国传媒发展大事一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 17:49  《传媒》杂志

  建国六十年中国传媒发展大事一览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传媒业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回顾过去,无论是产业规模、运营模式,还是管理体制、技术应用,中国传媒业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蕴积了厚实的底蕴。变革成就精彩,但我们坚信,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中国传媒业的宗旨不会变,传媒人开拓创新的追求不会变!

  规模之变: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60年来,中国的传媒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硕果累累,报刊总量、发行量、广告额等迅速增加。广电媒体也与中国社会一起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其媒体数量和受众规模不断扩大。新媒体迅速融入百姓生活,中国的网民、手机用户在短短几年内呈几何级数增长。户外媒体、楼宇媒体、移动电视等新媒体迅速兴起。

  报刊

  •1950年,全国共有报纸336家、期刊247种。当时期刊发行量约200万册,每期发行量在20万册以上的只有1种,有50%的期刊发行量不超过5000册。2008年,全国的报纸总量增加到1943种,千人日报拥有量稳步提高,报纸年总印数达到442.92亿份,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量最大的报业市场;报业经济迅猛发展,以刊例价格计算,2008年全国报业广告经营额达342.67亿元。期刊达到9549种,有20多种期刊期发行量超过100万册。2008年期刊总印数达到31.05亿册,期刊市场已经形成了180.42亿元的规模,这些数字充分表明我国已步入期刊出版大国的行列。

  •1983年,《中国青年报》期发数280万、《工人日报》222万、《光明日报》120万、《文汇报》170万。同年《经济日报》创刊,发行量起点即有百万之巨。中央大报在发行上达到巅峰时期。

  •1996年1月15日,经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告成立,中国传媒业自此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1998年,报业集团试点范围扩大至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之后范围继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经组建了49家报业集团。

  •2002年1月,我国第一家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在广州成立,标志着我国期刊业步入集约化经营的集团化阶段。

  •期刊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多家发行过百万甚至千万的名刊大刊。1981年,《读者文摘》(后改名《读者》)创刊,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运作,创造了期发行量过千万的中国期刊业奇迹。《故事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仍长盛不衰,它连续数年创造了月发行量400多万册的纪录。2006年4月,在《读者》创刊25周年之际,该刊4月的发行量达到1003万册,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发行的最高纪录。2009年6月,《特别关注》单期发行量已突破300万份,堪称期刊业的“黑马”。

  广电

  •1949年12月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经中央批准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中国共有广播电台49座,发射功率138千瓦,全国大约有收音机100万台。此后9年时间内,广播一直是除报刊之外普通百姓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1958年,新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建立,中国电视从此诞生。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城市的电视台也于当年或次年建成开播。一直到“文革”前,全国共有电视台13座。进入文革之后,中国广电业进入自身发展的黯淡时期,但到1971年前后,全国电视台发展到32座。

  •1976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恢复了“文革”期间被强行关闭的电视台,到1976年底,全国电视台增加到39座,转播台达到144座。

  •1983年起,我国确立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使电视传播覆盖技术网络得以从北京延伸至省、地、县、乡,直至自然村。此后10多年,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年均122%、134.7%的增长速度发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显著提高。2001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57座,承载着219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在全国2083个县(县级市)中还有1262座广播电视台。

  •1998年,广播广告经营收入13.3亿元,电视广告经营收入135.6亿元。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总收入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099.12亿元。其中,广播电视产业收入达959.94亿元。2007年,央视广告经营收入突破了100个亿,达到110.2亿元。2008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为1667.21亿元,其中,广播电视产业收入1350.04亿元。广播电视产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省(区、市)达到7个。

  •200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高清综合频道正式开播,中国电视全面进入高清时代。同年,全国收音机拥有量超过5亿台,电视机拥有量4亿台。我国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96%、96.95%,广播电视基本可以覆盖所有居民。

  新媒体

  •1997年10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国内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我国当时的网络用户数为62万。

  •1997年到2000年,中国互联网一直处于暖春阶段,其中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使之成为第一家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其后百度公司成立,迅速占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后,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5年6月底,中国网民突破1亿,达到1亿零300万。而2005年随着新浪推出博客Web2.0版,博客真正由2002年出现时的“寡人”变为大众,由此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

  •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2.53亿,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到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均成为世界第一。

  •据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09》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规模达到118.1亿,较2007年增长67.4%。

  管理变革:从事业管理到市场管理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管理部门对传媒业的管理方式逐渐从“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规则服务型”,强化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职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建构独立的、多元的市场主体,以使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先后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报刊、广电、新媒体为主的文化产业从政策、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推动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产业的第一次专项规划,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报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下设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

  •1949年12月,国家新闻总署召开全国第一次报纸经理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报纸经理会议的决议》,决议指出“全国一切公私营报纸经营必须采取和贯切企业化的方针,即公营报纸必须把报社真正作为生产事业来经营,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制”,同时要求“报纸发行工作逐步地全部移交邮局办理”,并对报纸的实销价格、报纸广告经营、报纸的会计工作、报社的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社等8家在京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同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报社企业化经营的决定。

  •1988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正式规定报社、期刊社等出版实体可以兼营广告,利用经济、科技、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199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新中国首部报纸管理法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报刊经营管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

  •199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报纸质量管理标准》。

  •2003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在坚持主管主办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管办分离,让党政部门退出报刊经营活动,解决利用职权摊派发行。

  •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促进新闻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将起到积极作用。

  广电

  •1949年12月,新闻总署正式成立广播事业局,负责领导全国广播事业并管理国家广播机构,奉行“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发展方针,实行中央广电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1970年,全国第一次电视专业会议决定将电视方针调整为中央和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电视、两级覆盖”。

  •1983年,国家广播电视部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确立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1987年,国家科委将“新闻事业”和“广电事业”纳入“中国信息商品化产业”序列,标志着国家对新闻传播业产业属性的认可。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归属第三产业。

  •1996年,中共中央和广电主管部门对当时的广播电视制度分阶段进行整顿与调整,主要包括“三台合一”(或四台合一)及“局台合一”的管理制度。

  •2004年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广播电视要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

  新媒体

  •199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出台的关于互联网管理的第一部法规。

  •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发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5年再次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2008年1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规定》开始生效,包括视频网站、门户网站及搜索引擎在内的众多IT企业将受此规定管理。

  •2009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经营之变:从单一到多元

  从纯粹依靠财政拨款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中国传媒业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在经营模式上,中国传媒业由单一依靠财政拨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单一依靠广告收入到多元化经营,不断向业内和业外寻求和拓展资源,与资本频频联姻,并一度出现了传媒业的上市风潮;在集团化运作方面,中国传媒业由单一媒体形态逐渐发展壮大为多种媒体形态并存的媒体集团;在跨地域运营方面,中国传媒业突破地域之茧,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出版、合作经营;在发行模式上,中国的传媒业由单一的邮局发行发展到目前的邮发、自办发行和民营渠道相互竞争、互为补充、和平共处的多渠道发行格局。中国传媒业在市场搏击中不断加快其市场化进程。

  报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报纸从1950年起,陆续交邮局统一发行。几十年来,我国报纸一直采取“邮局包发”的模式。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自办发行,打破了邮局垄断格局。其后,地方报纸有数百家由邮局代发改为自办发行。1995年。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首次提出“敲门发行”,再一次创新了报业发行模式,引发了各地报纸发行的“敲门浪潮”。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代理发行使城市网络成型。《南方周末》以一级代理商为核心、二级代理商为辅助的全国城市发行网络逐渐建设起来,一个完整的、规范的全国性城市报纸代理发行逐渐成型。21世纪以来,《京华时报》首次提出完整意义上的报纸营销理念,综合考虑营销的四要素——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采取立体化的销售组合,达到最佳发行营销效果。

  •建国后,《人民日报》创办之后很快就成立了广告科,1949年10月4日的报纸上刊出了刊登“小广告”的启示。之后,《人民日报》还分别于1949年10月和11月在天津、济南、上海等外埠城市设立了广告经营处。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了商业性广告,刊登了天津牙膏厂的“蓝天”牙膏广告,成为新中国建立后大陆第一个报纸广告。

  •1979年3月20日,《工人日报》在全国大报中首开先河,刊登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整版广告。这是“文革”后报刊刊登的第一例外商整版广告。

  •1988年,国内第一家试行招标承包经营的报纸——吉林《北方信息报》进行招标竞争答辩。

  •1992年,中国报协建议允许报社从事跨行业经营,这是报业向业外扩张的开始,也是报业经营进入风险区的开始。

  •1992年,北京报摊零售扩大,全市范围推行专用售报车,地铁出现报摊,相应出现周末版大战。

  •2004年,许多自办发行的报社和北京青年报社的“小红帽”一样,在发行报纸的同时进入物流配送和仓储运输等领域。报业通过自办发行迈向了多种经营的新领域。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主流传媒香港上市第一股。

  •2005年4月18日,《中国保险报》整体转企改制,成为我国首家整体实行股份制的新闻机构。

  •2007年11月27日,《北京娱乐信报》转型为地铁报,在北京地铁内免费派发,成为京城首份地铁报。

  •2008年5月16日,由时尚传媒集团斥巨资跨界打造,凯迪拉克重金赞助的国内首部时尚大片《时尚先生》,在全国上映。时尚传媒集团高调进军电影业,业内人士开始不约而同地关注电影背后的全新商业运营模式。

  •2008年,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合作创办《辽沈晚报•铁岭版》,首开省级报业集团与地市级报纸出版单位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出版、合作经营的先河。

  •2009年5月10日,西江日报社和南方日报社达成《关于西江日报社与南方日报社深化合作的框架协议》,开展产权合作,共同培育、开拓当地报业市场。

  •1994年1月,《北京青年报》与《粤港企业家报》合办《粤港企业家星期刊》,这是国内最早的异地联合办报,而且是以零售市场为目标,3月终止合作。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的《新京报》诞生,是国内首次由两大报业集团跨地域合作出版的综合性日报。

  •2004年11月15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北京青年报社跨区域联合创办《第一财经日报》,是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的全国性财经日报。

  •2004年岁末年初,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整合了牡丹江市的广电集团和报业集团,把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日报、晨报等融为一体,把作为党报的地市级日报与广电业整合在一个集团内,并实行企业化管理。

  •2008年11月18日,家庭期刊集团转制为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在经营上正式实行企业化。作为全国首家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以刊物为主体,以创办经济实体、举办社会文化公益事业活动为两翼,从而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

  广电

  •1978年5月11日,中央台正式引进第一部海外TV版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开始了电视广告的经营。

  •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率先恢复广播广告经营,播出了新时期第一条广播广告“春蕾药性发乳”。

  •1980年5月,央视首次播出美国大型科幻系列片《大西洋底来的人》,掀起收视狂潮。

  •1980年,全国各电视台、电台全面开展了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到1988年,广播广告经营收入为0.64亿元,电视广告经营收入为2.56亿元。

  •1986年,湖南卫视的《乌龙山剿匪记》开创国内自制剧的先河。1997年湖南卫视的自制剧《还珠格格》引发收视狂潮,随后又制作《又见一帘幽梦》、《血色湘西》、《恰同学少年》等自制剧。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电视广告经营进入高速增长期。一批优秀的电视节目形成黄金资源效应,其中1994年11月8日,央视开始的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备受瞩目。

  •1997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开创了中国贺岁电影的纪元,同时贺岁档成为电影票房最重要的保证。

  •1999年,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广电集团。

  •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向新闻立台回归。电视频道专业化运营阶段正式开始。

  •2005年8月26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唱响全国,由此拉开全国选秀节目的高潮,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湖南卫视的广告经营收入。

  •2006年12月28日,央视宣布开播 “CCTV中视购物”频道,此举标志着央视正式进军电视购物领域。而电视购物也成为广电媒体创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技术之变:从“铅与火”到“光与电”

  与内容变化、经营转型等一样,媒介技术的进步不仅在形式上推动了各媒体的发展,便利了受众的需求,更是把新中国的传媒业带入新时代。

  报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报刊与建国前相比,在技术上并没有很大的突破,制版印刷、黑白文字是共同的面孔。直到197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了第一张子报《市场报》之后,才有了首家彩色印刷的报纸。

  •1984年,新华社第一条远程汉字电脑终端通讯电路(北京-郑州)试验成功,迈出报刊史上的重要一步。

  •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印刷厂的激光照排车间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

  •1987年12月2日,《经济日报》在国内第一次用国产激光照排排版成功,“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真正变为现实。

  •1993年12月6日,我国第一份电子报纸《杭州日报。下午版》诞生,在全国率先采用电脑及通讯载体发行报纸内容及要目索引。

  •1994年4月,世界上第一种中文网络电子期刊《华夏文摘》出版,标志着中文网络电子期刊的诞生。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率先将自己的新闻信息搬上国际互联网的举动,不仅标志着中国国内第一家日报上网发行,也揭开了国内媒体大批上网的序幕。

  •1995北京新闻界编辑记者兴起“换笔”热,电脑成为报刊社新装备,编采人员的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广电

  •新中国成立之后,已有多年历史的广播仍然沿用传统音频形式;而1958年诞生的电视也是一副“黑白脸孔”。直到1976年,北京电视台通过微波线路把彩色电视节目发送到25个省(区、市),银屏才有了“七色光”,不久之后1983年的“春晚”则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进行了第一次现场直播。

  •进入1990年,首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试播,新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而1992年10月,我国第一个卫星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的开播,使得之后“上星”与“落地”成为电视领域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广电领域开始向数字化进军。

  •1996年12月16日,广东佛山电台进行了首次数字音频广播,随后全国的各省级台也先后实现了数字音频广播。

  •1998年4月2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率先在全国广播界实现了广播的全数字化制作与播出。

  •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始组织CMMB相关技术研究;2006年9月6日,北京电台正式启动了DAB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在全国53个城市和地区开展了有线数字电视试点。

  •2008年,北京等8个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开始播出高清和标清电视节目,正式拉开我国地面模拟电视向地面数字电视转换的序幕。

  •2008年9月28日,北京卫视高清频道开播,高清节目比例将占全部播出时长的50%以上。

  新媒体

  •1994年到2003年期间的中国互联网被称为第一代互联网,即web1.0时代,基本采用技术创新为主导模式,如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在创始阶段技术性的痕迹明显。其中在1992年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进入2003年,Web2.0成为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这一时代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伴随这一需要很多新技术继续涌现,其中Blog的出现对于Web2.0服务的扩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004年社交网站Facebook等的诞生及2005年视频网站YouTube的诞生,使得互联网产业依靠技术革新扩展行业出路成为方向。其中被视频网站PPLive采用的P2P技术, 虽诞生较早但也是在WEB2.0时代才显示出其巨大的价值。

  •2009年4月3G正式放号,3G时代拉开帷幕。3G手机的出现,使得手机已经成为集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相结合,并且包括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电话会议以及其它一些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这将把互联网及其他行业的信息传输及普及带入新的时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