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半年内需结构性回暖 钢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00:44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周呈思

  实习记者 吴楚越 上海报道

  7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钢材市场和铜市场的上半年分析报告。

  受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汽车和房地产等主要下游行业景气回升的拉动,今年上半年国内钢材消费总量3.1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增幅较一季度提高将近5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国铜产品新增资源量为38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

  与此同时,钢材和铜等主要金属商品的价格亦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上半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整体处于低位,自5月份以来,钢材价格持续小幅上扬,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02点,比4月末上升了6.4个点。

  虽然铜价同比去年仍呈大幅下跌,但今年二季度,上海期货交易市场的铜价从每吨3000多美元一路反弹至4800美元,显示出“量价齐升”的强劲势头。

  钢、铜上半年进口“异象”

  工信部的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钢材进口降幅远小于出口,累计出口钢材934万吨,同比下降65.4%;进口钢材813万吨,同比下降1.8%。其中,进口钢坯265万吨,不降反升,而增长幅度达25.4倍。

  “我国钢坯的主要进口地是独联体国家,而它们的本国货币在上半年大幅贬值,造成钢坯价格远低于我国内市场价格。”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表示,货币价差是导致钢坯等钢材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

  海关分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我国钢材进口量一直同比下降,但4月份结束下降局面,在5、6两个月出现大幅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23.6%、29.6%。

  一位钢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一季度已有不少企业在“逢低买进”,但由于外贸流程的缘故,钢材从产品接单到进口报关,最快也要2个月的时间。不少企业都是在一季度下单、二季度到货。

  货币价差和逢低买进,也可解释铜的进口激增现象——今年上半年,全国进口铜达到188.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30.7%。铜产品新增资源主要来自进口。

  “国家趁价格低位进行战略收储,是上半年进口铜激增的主要原因。”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高伟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现货交易市场铜均价为34604元/吨,相比去年同期64036元/吨,下降46%。

  中证期货研究部经理王晓黎表示,在今年一季度国家完成主要收储铜任务后,4月份广西、湖南等地方又有了新的收储需求。其具体操作方式为:将收储铜作为质押品,由银行给企业放贷完成收储。

  需求的结构性回暖

  除了市场主体的价格决策行为,上半年投资需求效应的逐步显现,是国内金属商品“量价齐升”的结构性因素。

  这种需求的结构性回暖反映在不同钢材品种的走势上。今年上半年,螺纹钢线材、中小型材、铁道用钢和焊接钢管等长材品种需求逐步增长,产量增幅较大;但中厚板、中厚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等板材品种由于需求下降、出口减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产量下降较大。

  供需双方,冷暖自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3.5%,而同期工业增加值仅增长7%。进入二季度后,政府投资拉动效应的时滞渐淡,对螺纹钢和线材等基建长材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工业板材则持续萎靡不振。

  一位大型钢企的销售人士表示,在近年来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层一味强调板材是高附加值产品,不少国有大型钢企在批准立项的时候,只做板材这一块。因此导致板材供求关系发生异变,产能严重过剩。

  同时,国内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也是铜需求逐步回暖的一个因素。不过在二季度,通胀预期的逐步形成,也促进了铜等金属商品的走热。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