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8月6日电(记者 杨丁淼 周畅)7月初,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对洋奶粉展开反垄断调查,包括雅培、多美滋、惠氏等多家洋奶粉面临《反垄断法》的“洗礼”。尽管当时这些企业都对外宣布降价,但一个月过去,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洋奶粉所谓的降价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目前只有雅培金装奶粉在做‘活动’,多数降到了220元一罐。此次降价是超市的常规促销,至今还没接到进口奶粉全面降价的通知。”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婴幼儿奶粉产品区的一名售货员说。
记者在婴幼儿奶粉区注意到,几大洋奶粉品牌并没有进行大幅度的降价调整,且核心产品无一触及。雅培金装奶粉的降价时间也仅限于7月30日至8月13日。这一方式与其说是降价,倒更像是促销。
利用“拖”字诀和“避”字诀使得产品降价周期短、幅度小,成为目前市场上“洋奶粉”应对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普遍做法。所谓“拖”字诀即生产企业宣称要降价,但实施方案迟迟不见踪影,或是单方面宣布调低出厂价,而销售渠道方面则反应“迟钝”;“避”字诀即是降价避开了主打产品,降价主要集中在三、四段产品,而主流的一、二段产品则按兵不动。
在母婴用品商店爱婴之家工作的徐女士说:“不知道国家针对洋奶粉价格虚高出台的反垄断政策,也没有从供货商那里听说奶粉降价的事情,还是和以前卖一样的价钱。”
另一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经销商则表示,虽然已经接到了厂家的调价通知,但目前还没办法反应到零售终端价格上。“补偿方案还没定好,我们也没法马上调价。经销商的库存,都是以降价前的价格购入的,如果厂家不给出差价补偿,经销商就只能继续按照以前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虽未降价,但需求不减。合肥乐城超市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超市奶粉的销售情况和其他月份差不多,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和增长的情况。”
“中国奶粉想要降到国外水平在短期内并不现实。”东方艾格咨询有限公司的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分析指出,国外奶粉运营中间环节少,入门费低,且奶粉在国外作为福利产品有政府补贴。而国内情况则刚好相反,奶粉品牌众多竞争压力大,且中间营销环节多,每一个环节都有加价,导致最后到达零售终端的价格高。
对于洋奶粉降价雷声大雨点小、国内国外价格差距大的情况,陈连芳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奶粉信任难以恢复,对洋奶粉依赖度高,且奶粉作为一种刚性需求,人们对其需要不会减少,这让消费者进入一种两难境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洋奶粉的价格依然“坚挺”,最好的反垄断利器是国产奶粉自强。只有做到市场规范,国内品牌才能在这场“中国婴幼儿奶粉价格大战”中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