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合早报:后丰田门 美日或有连番政治大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 16: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丰田门”事件爆发,美国利用了政治武器,再一次地挫败了日本,并一举夺回经济利益,重振民族精神。进一步来说,“丰田门”的政治激化,究其根本原因,美国传统政治体制和利益至上的社会精神是幕后黑手。相信此次事件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日美将会上演一幕幕更为有趣的政治大戏。

  文章摘编如下:

  当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出现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用以泪洗面的特殊方式,悉心聆听受害者和美国国会议员的指责辱骂,这就意味着“丰田门”事件已经彻头彻尾地成为影响日美关系发展的政治波折。实际上,在此之前奥巴马总统就已经公开就丰田事件的公共危害性说事,撩开了其悲惨政治命运的序幕。

  “三巨头”难逃劫难

  此次“丰田门”事件实质上是日美矛盾不可调和的集体性爆发。此前,号称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通用、福特、凯迪拉克(美国人称之为The Big Three,三巨头)纷纷在金融危机中陷入经营危机,而日本汽车企业丰田、本田、铃木等却逆势上扬,丰田更是稳稳地站上了世界汽车业的霸主位置。

  工业革命之后,美国人以“创新精神”自居,并一度创造了人类制造业的辉煌。但金融危机的爆发,拖垮了美国制造业前进的步伐,就连美国人始终引以为豪的汽车产业也难逃劫难。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相继落魄,致使无数怀揣“美国梦”的美国人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美国凌驾于其它国家和民族之上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也在此次“被赶超中”丧失殆尽。因此美国急需一场政治运动来重新树立“美国精神”,重新巩固其作为世界政治经济霸主的核心地位。

  制裁丰田就是制裁日本

  另一方面,尽管丰田已在美国设厂,并实施本土化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流程,同时也为解决美国国内的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本身“托由他(Toyota)”的日文发音,让美国人始终都无法忘记其作为日本企业的本质。再加上传统的企业文化、社会贡献的认可度方面,日资企业完全与美国企业迥异,因此丰田汽车始终未能在美国国民的心中烙上美国印。相反,丰田作为日本企业的代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日本的象征,甚至富含日本的民族精神。因此,对丰田一家公司的制裁,被很多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社会的传统保守势力视为是对日本国家的制裁。

  众所周知,日本鸠山政权上台以后,欲在对美外交关系上实现“紧密且对等”的目标。继今年初中止了印度洋上对美军的供油援助,又在日美核密约问题上苦苦纠缠美国。而且,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公布美军冲绳普天间基地搬迁的最终方案,致使日美同盟关系步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美国国内政治的保守派早已积怨成怒,希望寻找借口来胁迫日本重归与美国的合作之路。而且,日元汇率的过低估值、日本市场的准入门槛过高、非市场化竞争等问题,早已是日美贸易摩擦中不可回避的主要焦点。

  “丰田门”事件只是开端

  此次“丰田门”事件的爆发,又为美国政治保守派创造了一个攻击日本的新话题——产品质量。而且,一直以来产品质量是日本产品的标榜与骄傲,“日本制造”甚至曾一度被公认为是优质产品的代号,但现在这一切都因丰田事件而化为灰烬。美国政客的此番狠敲猛打,不仅戳伤了日本产品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国际信誉,更伤及了日本人精益求精的民族精神。因此此次“丰田门”事件的损失,是无法用丰田等几家日本汽车公司的账面数字来表示的,相反美国的利益也不只是通用、福特、凯迪拉克等汽车公司的未来收益和政客们收入的简单叠加。换句话说,美国利用了政治武器,再一次地挫败了日本,并一举夺回经济利益,重振民族精神。

  进一步来说,“丰田门”事件的政治激化,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丰田产品存有重大质量问题,也不能说丰田企业太无能,没能成功游说美国政府和国会,尽管此前有多位美国政界人士出面为丰田求情,但最终未能达到息事宁人的结果。究其根本原因,美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利益至上的社会精神是激化此次“丰田门”事件的幕后黑手。

  2010年是美国国会的中期选举年,每个国会议员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而且,“丰田门”事件的爆发,恰巧为政客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换言之,这些所谓的政治家们通过对丰田的攻击、诋毁,向美国选民传递其维护美利坚合众国利益的“决心和战斗力”。

  综上所述,日美间多种矛盾的激化是此次“丰田门”事件的助推器,美国将其政治化、扩大化的目的也无非是坚持其自身的利益。相信此次事件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日美之间将会上演一幕幕更为有趣的政治大戏。(陈友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