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铁矿石降价多少 供需双方分歧较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08:30  人民网

  铁矿石价降多少 供需双方没谈拢

  据新华社上海4月12日专电 4月1日作为传统铁矿石年度合同的跨年期限已经过去,但矿价谈判依然没有最后结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国内钢厂人士目前还是口气坚决地表示,矿价肯定要降。国外矿业巨头也“出言谨慎”地认为,降价已是趋势。但在具体“降多少”的问题上,双方看来分歧较大。

  “降多少”存在分歧

  据记者从各方汇总的信息来看,中国钢厂方面在谈判中提出几项主要的要求:一是谈降价要在2007年度的价格基础上谈,因为2008年度的“暴涨”价格已被市场实际证明是非理性的,不宜作为谈判基础;二是在谈判结果未出之前,目前的采购以2008年度价格的60%比例预付。但巴西矿业巨头对此不认可,澳矿巨头力拓也发布消息说预付折扣只能达到20%。

  从中可以看出,在“降多少”的问题上,双方“博弈”的气味依然浓重。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以纯商业动机而言,这种“斤斤计较”的利益争夺好像可以理解。但是铁矿石这个大宗商品的单一使用性质决定了钢厂和矿商必须建立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恶性博弈”的长期存在,其实是一种不明智的两败俱伤的行为。

  “长期共赢”有差距

  宝钢集团一位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说,长期协议铁矿石的价格谈判,应该有一个长期的利益平衡机制。一个年度之内可能会因市场判断等多种原因形成定价“偏差”,那么在下一个年度内就应考虑这个因素,进行“补差”。也就是说,上一年度谈判“谈得好”的一方,下一年度在谈判中就会“有压力”,这才是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

  按照这个原则来看,2008年度的矿价谈判明显是矿商过度获利。在今年的谈判中,不仅应考虑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矿石市场和钢材市场的大幅下滑态势,而且还应充分考虑去年谈判遗留下的“补差”因素,这样才是理性的谈判机制。但据此间多家专业资讯机构分析人员的观察,从今年谈判的实际进程来看,矿商“过度博弈”的思维依然处于上风,对钢铁行业的困难程度考虑不够。

  对市场走势的“对赌”

  目前,矿价谈判相持不下,表面上看是钢厂与矿商之间“看淡和看多后市”的判断分歧,但其实质成了对市场走势的“一次对赌”,其中关键是矿商在获得危机到来前“最后一桶金”之后,还想抢占危机缓解后的“第一桶金”,其中极端的功利性就使得“天平很难平衡”。

  据市场人士反映,矿业巨头时下采取的对策是,在现货市场打折促销;而在长协矿价谈判中“控制节奏、控制降幅”,保住获利空间。其实,现在应该正视的现实是: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大超过实际需求。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2009年进口铁矿石价格能否回落到与钢材销售价格相适应的合理价位,是中国钢铁业能否走出亏损困境的关键之一。

  ■观点

  中国钢铁业有七大问题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11日在第五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说,中国钢铁业主要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能和结构过剩严重,特别是存在大量落后产能;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四是产业集中度低;五是铁矿资源和海运保障程度低,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六是钢材市场体系不成熟,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七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延伸深加工程度低。

  铁矿石市场竞争残酷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相关人士11日在第五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说,今年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大于需,竞争趋于残酷。据这位人士估计,全球潜在铁矿石供应超需求2亿吨以上,保住供应量将成为铁矿石供应商保生存的无奈选择。矿价下降幅度将超出预料。

  矿价太低对钢铁业也无益

  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最终结果还没出来,但谈判的天平已然偏向中国钢铁业。河北钢铁集团市场部部长韩卫东12日在上海出席第五届钢铁产业发展会议时表示,即使铁矿石的价格降下去了,钢材价格也会跟着降下去,钢厂的盈利空间并不会因此提升太多。

  韩卫东同时指出,把铁矿石价格压得太低还有副作用,即严重压缩国内矿山企业的生存空间。目前由于进口铁矿石现货价的大跌,国产铁矿石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果这些中小矿山企业因低价进口矿挤压而最终倒闭的话,中国钢铁企业对海外铁矿石供应商的依赖程度无疑将进一步提高。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