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国公司中国救星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在危机时刻的避风良港

  文 | 本刊记者  程涛

  全球衰退的洪浪滔天中,中国真是诺亚方舟吗?

  这是让全世界都兴趣盎然的话题。某些西方政商人士有期望:中国应该扮演全世界的救世主。不过温家宝总理给出了明确回答,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但抛开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来看,中国市场已然在全球商业格局中显现出莫大的吸引力与优势,且与日俱增。

  就拿2009年1月份的全球汽车销售数据来看,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月销售汽车逾73万辆。虽然这个单月冠军并没有什么说服力,中国也不能就此成为汽车强国。但是,这个事实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虽然无法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但市场仍可能保持较快的增长。

  快速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也同时启发了国内的消费市场。由此,在全球经济衰退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快、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步伐。在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看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在危机时刻的避风良港,不少跨国公司把中国看作了增长点,并且希望紧紧抓住这个增长点。

  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选择在低潮期进入中国市场。新进入者,如日本零售商伊藤忠、高岛屋,增资扩股者如通用汽车、百思买、沃尔玛等。我们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加大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物流和零售等热门行业。

  通用汽车是一个最典型的例证。濒临破产的通用汽车举步维艰,其正在全球各国忙着减少产能、出售工厂和品牌。但通用汽车却惟独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

  2008年9月,通用在中国投2.5亿美元建立研发中心。2009年2月,通用汽车确认了将与一汽合资生产商用车的计划。这对于通用来讲,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在中国市场中,通用依然能保证它第一的地位,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通用CEO瓦格纳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通用从美国政府获得的援助将主要用于中国市场的运营,因为“中国市场机会多得惊人”。

  日产-雷诺CEO卡洛斯·戈恩则表示,“日产在做投资决定的时候,将重点考虑中国”。尽管日产也遭遇了困境,但日产在中国市场将投资10亿元的郑州日产第二工厂仍按原计划建设。卡洛斯·戈恩甚至乐观地预测,全球的汽车行业将在中国引导下摆脱危机。

  此外,丰田、大众、宝马等也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王志乐认为,尽管大量跨国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或盈利状况恶化,从而纷纷采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率和缩减资本性支出等措施来应对危机和化解风险,但是,逆势扩张也可以视为跨国公司的一种自我变革和对全球布局的一种调整。

  “跨国公司的确在增加对中国的投入。一方面是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在欧美地区有市场饱和或者衰退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跨国公司已经经历过很多危机,这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大事,现在正好可以借机(实施)改革。”王志乐对《中国企业家》说。

  在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姜汝祥看来,跨国公司之所以如此看好中国的原因有三点:第一,跨国公司不想重蹈对日韩企业的覆辙。跨国公司明显是意图抑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公司,把中国公司进一步纳入到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体系之中。

  在日本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曾经为之惊恐。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不惜采取血腥的金融战和贸易战来打击日本以及日本企业,将日本纳入到西方商业的体系中。但是日本制造业打磨出来的高超的质量体系与成本控制力依然对欧美企业形成了直接挑战,丰田就是其中的突出一例。

  “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重组全球的经济格局。可以预见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必定会成为未来的全球的决定性市场。”姜汝祥说,“这也是跨国公司要进行战略调整的目的,通常这种扩张主要是他们的一种遏制手段。”

  第二,经过多年来对中国的摸索、培育和掌握,跨国公司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扩张,也说明了跨国公司依然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信心。

  据麦肯锡公司2008年11月对1424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有65%的调查对象预期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恶化,只有14%的预期会好转,但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和欧洲预期恶化的比率高居前两位,分别达83%和75%,而中国仅为5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认为,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中国金融体系比较健全,经济基本面较好,资金相对充裕,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对外资仍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第三,中国的消费能力在逐步提高,结构正在悄然变化,这提升了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据AC尼尔森的调查,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挫至历史最低位,居全球平均水平之下,欧洲消费者信心指数遭遇同比最大跌幅,可中国消费者信心却略有提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在跨国公司主导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关键消费市场后,本土公司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从各地崛起,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不断蜕变,一些本土品牌正在从消费能力巨大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突围,它们的兴起,是对那些脚步迟疑的跨国公司的讽刺与提醒。

  接下来,我们之所以选择百思买作为案例来报道,是因为百思买在进入中国三年多来,新近突破了合资的桎梏走向独资。与之呼应的是,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近日也在湖南成立了它进入中国以来的首家独资公司。我们可以将这视作跨国公司进军二三线市场吹响的号角。

  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反思后的一大共识是,发展必须依托强有力的实体经济支撑。而跨国公司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国市场就是一块孕育希望的沃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