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心怡
近段时间,国内汽车企业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传言纷纷扬扬。
中国车企若能顺利吞并强势企业和品牌对于提高中国汽车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不无裨益;对国际市场的憧憬,对先进技术和跨国品牌的觊觎无可厚非。但是,现阶段中国车企是否具备这个实力,是否能将并购企业带活并使其融入自身的血肉之中,却很值得考量。
中国车企屡传收购跨国品牌
2月12日,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透过媒体表示,奇瑞有可能对一个目前处于困难中的欧洲汽车品牌进行收购,坊间随即流传奇瑞欲并购沃尔沃。
据媒体报道,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日前正与通用汽车进行谈判,准备斥资5亿美元收购悍马,该巨额资金需要从国有银行贷款获得。
其实,早在去年6月,在前3年已经亏损510亿美元的通用汽车,就向外界宣布将重新评估悍马的品牌价值。随后,长丰汽车就陷入了收购悍马的传闻中,但去年8月又传出,其与通用的谈判已经终止。
此外,一汽、东风和上汽等国内车企,也曾先后成为收购悍马传闻的主角。
跨国并购风险大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跨国车企并购案,除了雷诺——日产联盟一家外,其余均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在汽车行业,追求规模效应未必能带来预期的成本削减和市场份额。
以福特为例,福特作为一家长达70年全球销量排名第二的百年跨国车企,2007年先后以不到当初并购价格的一半抛售了捷豹、路虎和阿斯顿·马丁,现在又以当初的并购价格挂牌出售沃尔沃。这意味着,这四大豪华品牌归属福特之后,非但没有升值,反而大幅贬值。这或许说明福特尚没有能力经营豪华品牌。
福特况且如此,奇瑞是否有实力养活沃尔沃这个豪华品牌呢?
印度塔塔公司当年收购陆虎和捷豹时,曾何等风光?可好景不长,随着金融危机冲击,捷豹和路虎给塔塔汽车公司拖了后腿,国内工厂被迫关门,股票暴跌,融资渠道断裂,背负巨额债务,2008年还首次出现亏损,开始裁员。
国内最具实力的上汽集团,2004年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后,2007年就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双龙汽车现金流告罄、工厂关闭、停发工资。上汽提出裁员降低成本方案,却又遭到双龙工会的强烈反对和抵制。这个曾被视为国内车企走出去跨国并购的典范,如今成了反面教材。上汽的投资也很可能要打水漂。
企业文化难以整合
跨国车企并购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产品线和销售网络的互补和融合,而是双方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不可整合。
跨国并购将面临庞大臃肿的品牌、纠缠不清的债务、为员工维权的工会等严峻的问题。等到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内力也所剩无几了。
正因如此,福特后来提出“ONE FORD”的口号,决心操刀瘦身,集中力量做好福特这一个品牌。这难道不能给中国车企一点启发吗?
总体上看,中国汽车企业在资本运营、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特别是如何处理和工会的关系方面,还缺乏管理外国汽车企业的能力。因此,在跨国并购方面,中国汽车企业还需先练好了内功,再出手吧!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