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者心存乳业后遗症 今年中国奶业面临大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9:46  北京商报
消费者心存乳业后遗症今年中国奶业面临大变局
2009年中国奶业面临大变局。CFP/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商报记者 李薇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尚未平息,牛年新年刚过不久,蒙牛“OMP”(造骨牛奶蛋白)争论和“乳品苯甲酸添加”又把中国乳品行业放到了“审判席”上。与此同时,外资品牌趁国内品牌疲于处理“三聚氰胺”后遗症,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逐渐吞噬国内乳业品牌的市场份额。经历了2008年磨砺的中国乳业将在2009年迎来一次洗牌,国内乳业品牌也将面临恢复消费者信心与净化市场两大战役。

  消费者眼中的乳业病

  “三聚氰胺”事件在乳品行业内部被称为中国乳业的“9·11”,可见此次事件对中国乳业的影响有多大。事件前,中国乳业发展曾被誉为步入“白银时代”,发展速度让其他行业羡慕不已:20%的年均增速远超1.5%的世界平均水平。蒙牛的发展更是令业界瞠目结舌:连续几年的业绩增长率均超100%,创立仅5年便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乳企。

  但一场“三聚氰胺”风波,让中国乳业“焦头烂额”:市场咨询公司WIND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9月乳制品和液体乳的产量同比增长率为-13.30%和-18.67%,10月降为-28.83%和-32.49%;11月为-22.47%和-26.56%。事件迄今已给全行业造成了200亿元左右的损失。

  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事后感叹:“中国乳业,是该‘慢’下来了。‘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从‘火箭速度’被拽回了‘零’的起跑线。显然,中国乳业以往的发展方式已成恶疾,不得不医。”那么,中国乳业自身到底得了什么病?

  其实,翻开中国乳业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乳业一直存在造假掺假、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互相口水战等问题,“三聚氰胺”事件把这些问题“演绎”到极致,而近期出现“OMP添加”等事件又把这些问题推向高潮。

  谈及这些问题,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渝昨日表示,在整个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的宣传或概念上的确存在夸大其词,但很多行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并不单单是乳业的毛病。这就是所谓的“成长的代价”。

  陈渝认为,行业出现这么多问题,肯定是有责任的,说明产业内部,特别是企业监管不到位,存在漏洞,行业发展不规范。目前中国乳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增长很快,发展不足”,增长指的是数量,发展指的是质量。

  谈及行业存在的“口水战”,陈渝称,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问题,没有软肋,就不应该惧怕同行的监督。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监督,表明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醒企业自律,不要被竞争对手找到破绽。

  “消费者看到的与我们在行业内看到的问题肯定不一样。但追究到底,问题的根本应该是一致的。就目前来说,问题出现了,如何解决最重要。其实,欧美国家,特别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特别重视的国家,在高速发展初期也出现过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国外过去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后,都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外也是在付出许多代价后才使得整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趋于完善。”陈渝说。

  乳业深层面的几个问题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牟静君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前几天,她实地对中国重要的奶源地黑龙江进行了考察,认为中国乳业确实存在着深层问题。

  牟静君表示:“中国乳业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奶源问题。行业发展速度过快、奶源供应不足、管理不到位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一条完整的奶业产业链要经过奶牛养殖、奶站收购、企业加工、代理商营销、超市零售等环节。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29039个奶站,主要分为规模牧场、养殖小区、乳品企业投资兴建的奶站和流动奶站,后两种是监管难点。近几年来中国乳业“井喷”发展,相应的监管却没有跟上,一些资质差的奶站被不法商贩所控制。而乳品企业之间的奶源争夺战也使得这些奶站有机可乘,向乳企提供了不合格的原奶。

  牟静君介绍,“三聚氰胺”事件并不是食品农药残留、被污染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传统的安全监测系统控制并预防,但此次“三聚氰胺”事件完全是有人蓄意添加毒害物质。追其源头,还是奶源出现了问题。

  “除了奶源有问题,乳企发展也存在问题。”牟静君表示,“企业前段时间过分追求快,管理存漏洞。未来行业将进行自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此外,市场不规范,企业之间为了争抢市场,频频发动‘价格战’,整个行业恶性竞争严重。近几年,乳品行业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后,相关的法制建设滞后,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要振兴和保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奶业进行全面整顿。首先在规章制度上,国家已出相关规定,如《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等。牟静君还透露,未来国家还会出台更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更多的检测制度将公布并执行。

  牟静君对黑龙江当地正在对奶源的建设表示了肯定:“相关畜牧部门将给所有的奶农发放许可证,运奶车也会发放许可证。许可证都有软件监控,这意味着黑龙江整个奶源是一个巨大的管理网络。虽然整个网络建设下来需要一两年时间,但此举对产业链的建设及‘和谐奶业’规划有重要意义。”

  至于企业层面的整顿,牟静君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充分证明,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根本,这是一条底线。此外,国内乳企要改变以前那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多开展合作。”

  牟静君强调,“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我国乳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被充分暴露,事件本身虽然对行业是一个打击,但也有助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如通过这次的整顿,奶源将得以规范,从而使我国乳业顺利转型、健康发展。

  行业规范完善之年

  在自身发展有缺陷之时,又遇上“三聚氰胺”事件,中国乳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伤口”在近期难以“愈合”。牟静君估计,春节过后,整个中国乳业市场的购买力仅恢复到60%左右,陈渝相对比较乐观,认为达到了80%左右。但专家们都认为,2009年将处于恢复时期,完全恢复则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

  “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期待着中国乳业市场能早日恢复。因为乳业的产业链太长,如果处理不好,影响的不仅是未来一两年,也不仅是乳业一个行业。”牟静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牟静君昨日向记者描述了黑龙江当地奶农的现状:“奶农是乳业的‘第一车间’。去年这个时候,原奶的收购价超过3元/公斤,但今年却只有1.5元/公斤。这个收购价对于奶农来说肯定是赔钱的,为了不赔钱,许多奶农把奶牛都杀了,这意味着,一旦未来乳业复苏,上游产业链将出现严重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完善产业链。”

  乳业的发展现状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将成为乳业行业规范的一年,各种规章制度将在今年出台并加以健全。根据中央去年年底发布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规定,到2009年10月底前,中国乳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乳品质量标准,推广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推进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生产规范,使奶业发展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

  政府对乳业的法规建设是持久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还规划,到2011年10月底前,在推进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及规范市场竞争、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乳制品加工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奶业的质量标准体系、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奶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达到新水平。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行业的自律与反省,并重树企业形象,让消费者重新喝奶。终端销量上去了,上游才会得以保障。和谐的产业链是重整乳业格局的关键。”牟静君强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