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坦陈上汽与双龙5年联姻感受——
胡茂元首度回应“双龙危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今年1月10日,上海汽车发布提示性公告称:“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董事会于1 月8 日做出决议,同意该公司按照韩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向韩国当地法院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并且已于2009 年1 月9 日向法院提交了相关申请。”
按照韩国法律规定,企业回生程序是指在法院的主导下,调整股东、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法律关系,促使面临危机的企业恢复经营的一种法定程序。此做法与欧美的破产保护相类似。
截至目前,上汽收购双龙是中国在韩最大的投资项目,面对中国汽车工业进军海外遭遇的这桩“重大挫折”,留给胡茂元的除了“不甘心”、“愤慨”之外或许只有等待。
近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最大汽车企业上汽集团董事长的胡茂元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向外界首度回应了“双龙事件”。
上汽遭遇“双龙危机”
“收购韩国双龙的5年时间,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面对当前的情况,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双龙‘秩序’的正常化,上汽‘走出去’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其作为上汽的经营战略是不会改变的,”胡茂元向《中国经济周刊》这样表述。
2003年10月,上汽集团收到一份关于收购韩国双龙汽车50%左右股权的构想报告,提交者是上汽下属企业上汽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而这份构想报告很快引起了上汽集团决策层的注意,因为其“暗合”了上海市政府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思路。
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汽车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得益于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公司的合资合作。然而,单单依靠“引进来”所暴露的问题逐步凸显——一直未获得核心技术。在2003年至2004年,中央有关部门要求上海在一些领域不但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而先进制造业中的汽车产业被视为希望产业,上汽集团当仁不让地成为冲击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种子选手”。
2004年,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表述颇能解释当时的政策思路。他向记者表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是核心技术,中央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上海的实际,我们走出去就需要参与一些国际购并、国际合作,通过这个购并把它的核心技术一起购并过来了,然后再根据我们的实际,再在它的基础上提升自己。”
正是在这样一种“政策鼓舞”下,仅仅2004年,就有4家大型的上海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国际并购,其中并购对象中不乏具有行业国际先进技术的企业,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就是四大并购案例之一。
当时各类媒体报道,对包括上汽集团收购双龙在内的四大并购案例都作了很多报道,对能否获得核心技术也进行了分析。但并购行动并不顺利。如自2005年上汽正式入主双龙之后,双龙工会就不断指责上汽不仅没有在韩国长期投资的诚意,还试图将核心技术和人才转移到中国总部,要求上汽给予明确回应,否则将发动罢工。
“偷窃技术、转移人才”成为双龙工会长期“对抗”上汽大股东的理由,而矛盾也日积月累直至全球金融危机临近,双龙资金出现枯竭成为之后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
胡茂元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韩国当地对于几大汽车公司的态度是不同的,把中国的合资企业(双龙)作为国外的企业来对待。目前,双龙的资产还是正值,但抵押担保都拿不到,这样的投资环境太糟糕了。”
上汽“失察”韩国营商环境
2004年10月,上海汽车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而当时收购的股价为每股1万韩元,总价值为5900亿韩元(约42亿元人民币)。2007年5月,上海汽车以每股6500韩元的价格购入双龙2.41%的股份,交易总金额人民币1.581亿元。至此上汽已经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