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龙大的土地魔方

  龙大数万亩基地实现了规模效益,这是事实。只是基地发展的曲折过程映射出政策与现实之间的模糊地带。

  文 | 本刊记者 陈建芬 摄影 | 杨明

  2008年,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学斌,一个农民出身的71岁老人,以13.9亿元的身家,第一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名列339位。龙大,作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其基地规模即使不是中国最大,也可能是最大之一——“公司+农场”的模式下,它有18万亩原材料种植地,包括3万多亩直属基地。最大的基地上万亩,最小的也有50亩。

  龙大绝大多数基地,是在各种形式农地流转后形成。通过转动土地“魔方”,龙大实现了规模效益。只是这个“魔方”,转得并不那么顺利,有时候,甚至不能理直气壮地为外人道焉。

  宋立胜的“地老板”生活

  宋立胜点火,抽的是中华的烟。宋是山东莱阳龙旺庄镇周各庄村农民。2008年,他承包种植龙大的80亩蔬菜基地,纯收入10万元,赶上了二线城市的“白领”。此外,龙大还奖励了他5000元“基地管理优秀奖”。奖状和孙子的照片并排摆放在堂屋的显眼处。“现在种地很费脑子”,宋立胜管理80亩地,需要参加龙大的培训,还要考试。甚至需要像去医院看大夫一样,按“处方”到龙大基地科买药给蔬菜治病。

  宋立胜曾经是村里的生产队长,1983年分田到户后,就到烟台打工去了。家里的地,老婆一个人种就可以了。2000年,龙大“买下”村里208亩地(农村更习惯将土地承包权流转这样繁复的名词简称为“买地”、“卖地”),由宋种植,赚工资。2003年后,他与龙大签订合同,种植208亩基地中的80亩。余下128亩地由同村另一个种植能手承包了。

  承包基地以来,连续5年宋立胜都是赚钱的,平均每年赚七八万元。赔钱的时候也有,涝灾、风灾、冰雹、天灾都可能出现。人祸问题更大,“蔬菜收之前,化验一遍。出农残(农药残留)自己负责。出口前再化验一遍,出了问题,还要自己负责。去年就出过一次农残,一亩地的种植成本1400元左右,全扔了。”

  在莱阳,宋立胜这样在通过“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上的种地大户,被村民们称为“地老板”、“地主”。龙大在胶东地区5000亩的基地上,共有202位这样的“地老板”。“去年金融危机,从秋天开始(出口)就不行了。估计今年还有问题。”宋立胜坐在自家的屋里,忧虑席卷全球的经济衰退。龙大加工的食品主要出口日本,销售量占到日本冷冻食品的30%。食品是必需品,不过有机食品,即使在日本,也还是只有7%的人食用的“半奢侈品”。

  金融危机后,客户要求龙大的咖喱米饭降价百分之二三十。成本,车间加工已经没有办法挖潜。原料基地种植成本往下降,可能性也不大。“那就只有不用青菜这种原料了。莱阳的蔬菜基地,2008年春天34000亩,现在30000亩,过了年可能还要少。”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资材部副科长葛群光安排基地种植计划,“现在有一些地还没有安排计划,还在观望当中。没敢放弃,放弃很容易,再找回来就很困难了……我们按照一定比例给每个基地缩减种植,每个基地种3/4,或者1/2。”以前宋立胜的基地都种满了,2008年秋天以后,基地就种不满了。“去年赚了十万,今年继续经济危机,可能赚两万、三万,也可能不赔不赚。真要赔了,那也没法说了。”

  元旦前后,龙大子公司泰安绿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经理王永忠参加了肥城市政府在济南举行的肥城有机蔬菜产销发布会,中百、统一银座、佳世客,都正在和他谈年底超市团购问题。甚至子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内贸部,计划2009年内销1000吨有机蔬菜。

  不过,龙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能不能变出口一条腿走路为出口加内销两条腿走路,在国内打开市场,已经不是“地老板”宋立胜能够考虑和驾驭的问题。

  龙大“基地”发展曲折史

  在《中国企业家》记者调查的过程中,不同层面的龙大员工对于基地的来源,大都会强调是和种植大户,也就是“地老板”签的租约,而事实上,相当数量的土地来源于村集体留存,然后再由龙大交给种植大户管理。这一说法上的微妙差别,恰恰折射了当前农地流转的一大困局:村集体和农民,谁应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政策与现实的矛盾,在此暴露无疑。

  邹仁才2001年4月份到龙大,在龙大的8年时间里,一直做基地工作。在邹到龙大之前,宫学斌已经对企业的基地建设摸索了一段时间,做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尝试。

  1990年代,宫到日本考察,发现自己公司生产的食品价格只有日本有机食品价格的1/3,于是决定发展基地,生产自己的有机食品。最初,宫学斌认为已经分田到户,不大可能和一户一户农民租地,故打主意花钱买或者租用部队农场。

  他到福山、文登和即墨的部队农场,来来回回考察,反反复复谈判,无果;又听说飞机场四周的土地闲置多年,没有农残,最适合开发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宫立即去看文登大水泊飞机场、烟台飞机场,可惜机场地下埋设的各种电缆纵横交错,无从耕地、浇灌;莱阳老寨山,海拔500多米,山高林丰,很少污染,但可惜山上可供开垦的肥田不多,一年所获无几……2001年后,公司的基地发展,最终还是回到农民承包的土地上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