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科智危机调查

  以精明著称的国际PE投资者如何卷入一场疑云密布的资本陷阱

  《环球企业家》 钱琪

  新一年的到来似乎总是让人充满希望,对于中科智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智)董事会主席张锴雍来说尤其如此。

  2008年的最后几个月里,这位中科智的创始人奔波于北京、深圳等各级政府和银行等机构之间,以挽救这家濒临倒下的前中国担保业的“明星”企业。然而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简称ADB),花旗创投(Citigroup Venture Capital International),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GE金融(GE Commercial Finance)等四家试图在中国私人股权投资领域中一展身手的国外投资者却忙于调查中科智和张锴雍本人,并要求将之前投资于这家公司的资金撤回。

  仅仅在事发前一年,中科智还因其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平台而被国外私人股权投资视为“绝佳项目”:2007年10月,GE金融斥资5000万美元获得中科智7.8%的股份,而之前的三家老股东亚洲开发银行、花旗、凯雷亦再次增资。至此,四家外资股东的投入达到2.2亿美元,持有中科智股权合计达40%。

  在生存境况普遍欠佳的中国担保行业,中科智的故事一度如同神话般耀眼。然而当经济增长转而向下时,所有的泡沫都破灭了。从去年9月开始,中科智陆续曝出12亿元巨亏、财务造假、高管涉嫌欺诈等一系列丑闻,四家外资股东的董事在10月集体辞职,并将张锴雍告上了法庭。

  不过这没能阻止张锴雍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经过与外资股东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多轮谈判,几乎陷入绝境的中科智在2008年的最后一周内见到了曙光—12月24日,中科智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布公告称,两家主要外资股东花旗和凯雷已经与中科智的中资股东签订谅解备忘录,表示支持中科智的发展,而在之前的12日,中科智发布的另一公告称,经部分债权人同意,其所发行的1亿美元债券部分转换为优先股。这也就意味着,中科智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即便如此,这一事件仍然可以被视作是国外私人股权投资在中国遭遇的又一场滑铁卢。直到本文发刊之时,另外两家外资股东—亚洲开发银行和GE商务融资集团仍未表明其最新态度,并分别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不便评论”。而在穆迪的分析师看来,中科智的未来依旧不容乐观:“谅解备忘录并无法律约束力,最终协议仍未达成。”

  实际上,摆在外资股东们眼前的仍然是诸多充满疑惑问题:中科智的“债转股”能否最后成功执行?张锴雍究竟是一代“担保教父”,还是如纳斯达克交易所前主席麦多夫(Bernard Madoff)一样的欺世大盗?对于试图在中国“淘金”的海外资本来说,中国民营企业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危机显露

  潘多拉的盒子是由三封公告逐步打开的。

  去年9月8日,中科智担保集团(中科智)旗下的子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中科智有限公司在提交给新加坡交易所的公告中称,公司董事会一些董事接到关于对其母公司的经营活动涉嫌欺诈的指控,董事会已经委任四名外方董事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对该指控进行调查。同时,外资股东起诉了中科智担保集团的创始人兼总裁张锴雍,并申请了对张的《马瑞瓦禁令》。来自英国海事法体系的《马瑞瓦禁令》主要应用于对资产保全,是一种禁止当事人转移或处分其财产的强制措施。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张锴雍在处置名下资产时,必须向公司申报。在这份公告的落款处是四方外资股东董事代表的个人签名。

  这封公告发布后,关于中科智的种种疑虑便开始在业界流传。随后在2008年9月28日,董事会再次发布公告,称将推迟原定于9月底发布的2008年半年期财务报告的日期,而公告的签名处仅仅只有一名叫做周迎旭的中方董事和一位外方董事代表。

  到了2008年10月16日,另一份公告称,四位代表外资方的董事相继辞去中科智担保集团及其相关公司的董事职位,调查委员会解散,但是针对张锴雍个人的法律程序仍然有效,外资股东也将在这个法律程序下继续寻求适当干预。至此,中科智的公告上再没有出现过任何外资董事的签名,中科智和外资的合作也由最初的把酒言欢彻底进入了公开的僵持对峙局面。

  自8月15日外资董事成立调查委员会至10月份解散,并没有任何关于调查的进展和结果对外公布。但据知情者称,外资股东和张锴雍为此进行了多次博弈,期间外方甚至曾要求负责帮助其调查的普华永道公司接管中科智,控制其现金状况。

  对此,中科智执行总裁魏勇对《环球企业家》的解释为:这是外资股东对中方股东的一场误会,主要原因是一位原高管离职后,因为个人恩怨,而向外资股东反应了不够客观的情况。“作为管理层,我们不说是鞠躬尽瘁,也是尽心尽力。”

  但对于公众来说,外方的调查成果早已不再重要—从几份公告陆续发布后,银行便暂停接受中科智及其分支机构为其客户提供的贷款担保;客户开始恶意延迟偿付担保贷款;一些雇员也已悄然离开。此外,穆迪也随之连续三次下调中科智的债券评级。穆迪助理副总裁和分析员严溢敏表示,穆迪对中科智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做法非常忧虑,特别是有关调查和披露缺乏透明度:“自从董事会宣布调查展开后,穆迪和公众对调查的性质和进展所获信息很少。”而穆迪的公告称,“张锴雍先生个人的‘关键人物风险’(key man risk)非常大。”。

  到了2008年10月29日,姗姗来迟的中科智有限公司2008年中报终于出炉,在这份报表内,其上半年的业绩出现了12.2亿元巨亏,而2007年这家公司仍声称盈利1.52亿元。同时,中科智有限公司的外部审计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表示,由于欺诈指控和中科智有限公司在声明中提到的其它问题,德勤不能对该公司上半年业绩是否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发表意见,

  11月4日,穆迪继续下调中科智债券评级至Ca。严溢敏说,Ca已经是垃圾债券中倒数第二的评级,反应很高的违约风险,以及违约时可能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损失程度。

  至此,中科智这家曾经被视作“中国第一担保公司”的创富神话嘎然而止,甚至,其是否还有能力继续经营也被划上了大大的问号。

  登场

  ADB、花旗、凯雷、GE进入中科智的步伐是与张锴雍孜孜不倦的融资梦交织在一起的。今年48岁的张锴雍中等身材,微微发胖,在2008年“胡润富豪榜”中以22亿财富总额跻身前400位。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的张锴雍早年在海南炒房地产赚得第一桶金后,在深圳成立中科智投资和中科智工贸两家公司做一些进出口贸易生意。1999年,他曾为朋友的900万银行贷款做担保失败被迫代偿后,转而投身担保业。

  这样一个并未有任何海归背景和金融从业经验的创业者是如何进入外资PE的视野呢?说起张锴雍和外资的牵手,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邹刚。关于邹刚最官方的介绍是在2002年张锴雍关于《民营担保公司的运作及发展趋势》的演讲辞首页上,“邹刚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曾先后任职世界银行工业金融部助理研究员,国际货币组织副研究员,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迈克拉马研究员。从1994年开始任职美洲投资银行董事局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事实上,同样毕业于中南大学的邹刚是张锴雍的校友。

  2001年,深圳中科智增资扩股首次引进的外资股东是兰德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和美洲投资银行,两家分别投资5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占股15.91%和9.55%。在2001年10月的《深圳中科智商业计划书》中,关于美洲投资银行 (Ameribankers Corp.)的描述是,该公司是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并在美国东西海岸主要城市均设有办公室的投资咨询公司。美洲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依据客户需要, 提供投资咨询、投资专案评估、私募融资、企业包装上市、兼并收购等服务专案, 并接受客户委托进行专案管理和资产管理。另一投资者兰德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则被描述为是美国美林集团下属一家投资公司。

  这两家外资机构的进入,得到媒体广泛渲染,获得各界普遍关注。当时,中科智的顾问委员会也阵容显赫,经济学家董辅及多位业内知名人士吴晓求、徐滇庆、夏德明等均列其中。在2001年8月美洲投资银行入股前与中科智担保就签订了《中科智担保上市辅导咨询协议书》。美洲投资银行300万美元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注入,同时这300万美元将主要用于中科智担保境外IPO上市的所有中介和券商的费用。美洲投资银行的董事局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邹刚则兼任中科智的独立董事和首席经济学家,主要负责中科智国际市场的融资运作。

  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多可疑之处,但是关于中科智的这第一轮融资,坊间却一直流传着另一种未被证实的说法。其大意为,美洲投资银行在入股中科智之前,已被张锴雍低价收购,成为张第一轮融资秀的台前木偶,而邹刚不过是其中的配角。同时,另一投资者兰德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实质也是张锴雍控制的公司。这样,张就导演了一个左口袋倒右口袋的外资参股游戏。

  但重要的是,无论真相如何,当时外资第一次入股中科智的消息和邹刚的海归背景都被巧妙地用在渲染公司极强的国际化运作氛围上,此后,中科智在担保行业的龙头地位也逐步被舆论放大。

  尝到外资入股甜头的张锴雍,随后迅速加快了扩张步伐。首轮融资完成后,张锴雍将贷款担保中的个人担保业务分拆出来,成立了深圳市中兰德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兰德),深圳中科智转而做企业贷款担保。

  2003年,深圳中科智注册资本剧增至5亿元,而从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咨询公司,上海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福建省中科智担保投资公司等多家分、子公司纷纷成立。2004年9月,中国中科智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直接控股深圳中科智有限公司在内的15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公司,进而形成了中科智、中兰德两大公司贷款、个人贷款担保序列。不足10年时间,中科智系巍然成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