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两会热议发展转型 金融航运或领跑上海经济(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05:33  中国经济周刊

  去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金融30条”,并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哪个地区或城市将获得政策先机一直受到瞩目。

  据了解,上海试行人民币贸易结算工作已经开展。

  “在上海先行先试人民币贸易结算,我们已经初步选定第一批十几家试点企业。贸易对象主要是东南亚国家、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具体方案已经在起草,有望很快出台。”一位商务委外贸规划运行处有关处负责人这样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1月11日,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证实了该项工作,他表示:“央行正在牵头制定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而上海市金融办正在积极配合该项工作的开展,很有可能在全国首家‘先行先试’。”

  恰巧几天之前,上海市政府已经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草案)》的议案,已按照法定程序启动初审工作。预计今年2月,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方星海表示:“国家政策与上海地方条例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央的政策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会努力做到,但具体的工作需要条例来贯彻落实。”

  上海市港口管理局研究室茅伯科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关于中央支持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中央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政策性指导意见。该份文件已经数易其稿,最快今年2、3月份会向外公布。”

  在韩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服务,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提法。

  房地产永远“支柱产业”?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曾多年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房地产业的发展走向也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

  在“十五”期间,上海市房地产业首次与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一起进入六大支持产业的。在此后上海“十一五”规划中,房地产业依然与信息、金融、商贸流通、汽车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并列为六大产业。

  但有一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上海的房地产已经出现了泡沫,房地产发展拉动上海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透支了上海经济发展的潜力。

  不过,也有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或“波及效应”毋庸置疑,它的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与之配合发展,波及上百个行业。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从市场角度来说,房地产永远是个支柱产业,因而中央提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上海的房地产会从追求面积到追求房屋质量。人口那么多,对住房的要求又很迫切,土地又很少。不过,我们应该通过价格机制引导理性需求的问题,鼓励消费需求,抑制投资需求。”

  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否“舍弃”

  去年11月,金融危机刚刚影响上海之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表示:“上海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应对全球金融海啸的挑战,必须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

  截至2008年,上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3%以上,中心城区占80%左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6.4%。但第三产业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城市依然存在差距。

  不过,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经过产业调整之后,先进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可能并不能完全“容纳”足够的就业人口。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李新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深刻反思。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追赶型”的发展模式,在经济结构问题上,从重工业的赶超发展到当前的高新技术赶超和高端服务业赶超。而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效应就是对就业的挤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被当作夕阳产业踢出棋局。

  而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胡成国也提出了相似看法的提案。他认为,上海市政府要鼓励、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提倡、鼓励、支持发展科技型产业的同时,要对一些不污染、低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今后的政策导向上继续以鼓励、支持为主,使其在扩大就业、解决民生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韩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而有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走向并未有所提及。

  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上海目前仍然存在解决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的问题,如何将其与上海转型现代服务业高目标相匹配,这一问题将进一步考验上海市执政者的执政能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