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权开放带来的机遇
2003年3月31日开始,中国政府首次向外国航空公司开放第五航权,允许新加坡货运航空公司开辟新加坡经中国厦门、南京至美国芝加哥的航线。
2004年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议定书、扩大两国航空运输市场准入达成了新的协议。根据新协议,中国空运企业可不受限制地进入美国航空运输市场。2007年7月10日签署的中美航权新协议规定,中国空运企业可立即不受限制地进入中美航空运输市场,并于2011年将两国航空货运市场过渡到全面开放,2007年至2012年美国至中国东部地区的客运运力将增加至双方70班/周,中国中部地区(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西)至美国的直达航空运输市场完全开放。中美间航空运输的开放历程只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民航运输业加大开放紧密相关的一个缩影而已。
航空业的开放能带来的多方面好处,首先航权开放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海南为例,海南开放航权后,航空运输业率先受益。能吸引更多中外航空公司在海南设置办事处和基地,境外航空公司开航和经停美兰、凤凰国际机场,随着航空业务流量的增加,必然相应地扩大机场容量和空中航行的管制能力。与此相关的航空信息、航油供应、航材保障业,也会跟着发展起来。其次,农业水产业同时受益。开放航权后,便捷的航空运输,不仅能保障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可以直接创造需求。第三,旅游业会展业同时发展。海南开放航权后,外航的航班可以直接进出海南岛。更多的航班、更短的航程将使境外游客更加方便地出入海南岛。此外,海南的发展环境、流量经济都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也有利于确立国内大机场的亚太航空枢纽地位。中国主要枢纽机场现在基本上深陷于四周如日本的宇田机场、福冈机场、大阪机场,汉城仁川机场,新加坡的樟宜机场等11个国际级机场的包围圈,弱化了国内机场的航空枢纽地位。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开放国内的航权。
第三,随着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亚太地区航空枢纽地位的确立,由于国内大的航空公司都在这些机场设有基地,必然在和国外航空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国内航空企业的壮大。
机场收费政策改革提供的机遇
2008年3月1日,《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后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为收费管理模式和收费基准价。收费管理模式可细分为收费管理权限和收费管理程序,收费基准价可细分为收费项目定义和项目基准价,分别从程序和实体上对民用机场收费进行指引、规范和监管。此次收费改革方案统一、明确了机场收费项目,将机场收费划分为航空性业务收费和非航空性业务收费,并对其内涵进行明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航空性业务收费基准价。对于绝大多数三类机场来说,航空性业务收费占据机场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机场摆脱亏损、维持运营的主要来源。这一方案的实施有望扭转多年来中国80%以上机场亏损严重的局面。
同时,由于方案规定了航空性业务收费和非航空性业务重要收费在政府制定的基准价标准下不许上浮,限制了机场的收费上限。此外,机场与航空公司在政府规定浮动幅度内可根据提供设施和服务水平差异程度协商确定具体标准,结束了以前机场和航空公司议价的不对等地位。给航空公司(特别是实力强的、基地航空公司)争取优惠条款提供了政策支持。
国家政府与银行机构对机场建设的支持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范围以及中国的实体经济需求明显下降。国内外消费需求的下降也直接冲击到了民航业的发展。在国家4万亿元拉动内需政策支持下,民航总局获得了40亿元政府拨款,这为明后两年民航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甚础,并且在民航总局公布的未来两年的机场建设投入计划中,资金规模高达4500亿元,加上2008年新建、改扩建机场投入300亿元,近三年,有超近5000亿元的资金流向机场建设项目。
与此同时,民航局也决定2008年安排117亿元机场建设费。其中包括机场建设资金93亿元,中小机场补贴16亿元,支线航空补贴5个多亿,基建贷款贴息2个多亿。其中,机场建设资金用于帮助新建和改扩建机场。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银行对外宣布,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出台10大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机场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大对中西部干线机场授信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区域中心、客货流量较大机场建设项目的授信支持。
中投顾问认为,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对中西部地区、藏区等老少边穷地区中小机场和支线航空的重点支持,将会扩大民航市场的有效供求,对拉动整个社会消费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将创造大量的国际旅客流量,为中国枢纽机场提升为区域乃至全球性枢纽机场提供了契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