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业发现内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 15:48  中欧商业评论

  远离国际市场曾经被许多内陆城市的零售企业认为是一种遗憾,但是现在它们应该感到庆幸了,而且它们很有可能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受益者—至少在短期内。

  文·胡旭辉

  在过去的6个月中,受国际经济危机的拖累,一直被认为是零售业“发动机”的沿海地区突然逐渐熄火。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的一份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10月份,曾经被认为是中国零售业最具活力的地区—浙江、山东、广东等地主要城市超市零售额的增长大多在5%以下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著名的打工之都—东莞超市的客流量甚至减少了30%。

  远离国际市场曾经被许多内陆城市的零售企业认为是一种遗憾,但是现在它们应该感到庆幸了,而且它们很有可能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受益者—至少在短期内。因为在沿海地区失去工作,相当一部分来自内地的劳动人口开始回到家乡。他们带回了技术、观念和劳动能力,当然还带回去了一部分消费能力。来自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的一份统计显示,同样是2008年10月,河南洛阳、许昌、南阳、信阳和平顶山的零售业增长在15%以上。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许多内陆三类城市—欠发达的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所在的镇。“流动人口回流,很多人选择在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就业,其中选择在中小城市开店的很多。”顾国建说。

  2009年以及今后数年,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村的政策,譬如扩大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的范围和深度;促进土地流转和产业开发;以家电下乡为代表的一系列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这些国家“惠农”政策形成的消费能力最后也将会落在这些地区,因为增加了收入的农民大部分还是习惯到县城购买东西,尤其是大宗耐用消费品。

  内陆的中小城市正在迎来一个零售业发展的好机会。但是这种机会能否持久还取决于三点:这一波的经济危机到底持续多长时间,因为从沿海地区开始登陆的“经济风暴”迟早还是会影响到内陆中小城市的。其次,中小城市的政府能否及时抓住这次人口回流的机会,利用这些回流的人口带来的技术、观念和劳动能力,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否则一旦沿海地区经济重新恢复,这些流动人口又将很快流失。

  在这一波经济危机中,对于希望寻找新的增长点的零售企业来说,内陆中小城市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亮点。但是要进入这些城市,L.E.K.咨询公司高会萌经理认为必须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商品结构,要选择适合中小城市市场的商品,例如性价比高的中低端产品。无论是食品、日用百货,还是服装电器等,低价位的大众产品会更加适合中小城市市场。

  二是商业业态,比如零售渠道和终端,不能照搬大城市。业态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当地商业地产、渠道和终端的发展,以及市场容量规模等。投资上不要贪大求全。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物流支持和市场反馈体系。因为中小城市市场相对大城市分散,物流成本提高,同时现存的社会物流体系落后,一旦货物送到当地,再要调整就更加困难。在建立必需的物流支持的同时,更需要对当地消费市场的了解和及时反馈。

  正略钧策咨询公司合伙人解永军认为,目前内陆中小城市正处于从传统的零售业态向现代零售业态转变的过程中,日常购物(相应业态为超市)和非日常购物(相应业态为百货店)尚未完全分离,同时由于城市人口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因此在商业业态上不宜选择过于细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