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骆毅 张耀堂
1月7日晚,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从北京回到了哈尔滨。虽然身心俱疲,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此次的北京之行使他看到了民营油商闯关原油储备体系的一线希望。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针对赵友山在12月中旬代表中商联石油委提交的《关于加大进口石油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机制的建议报告》(下称《报告》),商务部已正式下发了受理通知。
“这意味着《报告》已正式进入了研究阶段,很可能会获得通过。”中商联石油委内部人士显示出乐观的态度。
长期跟踪民营石油发展的一位人士向记者指出,民营油企若能进入国家原油储备体系,除了能盘活闲置的不良资产,还有望借此获得新的原油进口牌照,从上游打开活路。
放宽民企进口通道
《报告》被正式受理,这足以让濒临破产的民营油企们为之一振。
12月21日,赵友山曾对记者表示,“希望能将民营企业近2.3亿吨的仓储资产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这将为国家节省上千亿元的投资,同时也能盘活我们闲置的油库资产。”(详见本报12月23日18版《民营油企7700亿资产借机闯关》)
据中商联石油委统计,我国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总储量约为2.3亿吨,总投资为7700亿元。但据2008年的初步调查,全国石油民营批发企业已经关门、倒闭了2/3。
但在盘活资产之外,民营油企们更希望能借此获得新的原油进口资质,从上游打开通路。
记者独家了解到,在《报告》中,第一条建议就是希望国家“采取政策鼓励企业到国际市场找油,以国际市场现有的低价位大量进口原油和成品油,作为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在中商联石油委看来,此时进行原油储备的经济帐并不难算。
近日来,虽然受到巴以冲突的刺激,但国际油价仍在50美元/桶以下徘徊。而据专家估计,经济危机结束三年之后,国际原油价格将涨到160美元到180美元/桶。
《报告》指出,如果我国利用现在的时机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每桶可节省120到140美元。目前我国的石油年消耗量约为3亿吨,其中有一半需要依赖进口,仅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省上千亿美元的资金。
但赵友山认为,如果我国仅依靠国有大型石油集团出面到国际市场上进口石油,在国外的利益集团眼中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大规模进口石油肯定会受到诸多限制,容易造成市场波动,油价上涨。
因此,《报告》指出,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机制,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型石油集团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民营石油企业的进口和储备能力,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到国际市场找油。
“民营石油企业具有机制灵活、管理完善、效率高的优势,小规模的进口不容易引起注意,不容易引起市场波动,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限制。”赵友山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