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脉万里行•石油2008”特别报道⑾
顺着西气东输的滚滚气流,踏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国脉万里行”采访组一路东进,12月13日来到了位于贺兰山下的宁夏石化公司。通过与这个公司管理层座谈,走进厂区及水汽、合成、包装等车间现场采访,与一线员工零距离接触,记者惊喜地发现,宁夏石化公司不但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之一,为支援全国农业生产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中,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偌大的厂区空气清新,闻不见一点化学品的气味。在装配车间直接对成品尿素进行包装的操作工人,不用戴口罩也可以达到环保作业要求。宁夏石化公司环保部门的同志介绍:“目前宁夏石化公司的废渣、废汽、废水不但实现了全部回收利用,而且前10个月就完成了全年节能目标的406%。”
一个矗立在黄河岸边,成长在贺兰山下,扬名于塞上江南,造福于中西部15个省区,其生产规模近几年得到迅速扩大的石化企业,破解节能减排这道难题的秘诀在哪里?
刚性管理
节能减排指标成为硬杠杠
银川自古就是湖城,唐代有诗人写下了“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的诗句。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沐浴,如今,这种自然、和谐、欢快的如诗美景不但依然如故,美不胜收,而且坐落在贺兰山下的宁夏石化公司,更成为绽放在塞上江南的绚丽之花。
面对企业繁重的节能减排任务和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宁化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制定硬性管理措施,让节能减排成为企业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人都不可逾越的一道坎,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
为此,宁夏石化公司根据国家、地方及中国石油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规定,在编制节能减排工作长短期规划,明确节能减排工作具体目标,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环保管理规定》、《环保指标考核办法》、《节水、节电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建立了公司到车间,再到班组和岗位的覆盖整个生产装置的环保管理和环境检测网络;明确了从主管副经理到机关部门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各个层面负责人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责任,形成了节能减排工作从组织领导到制度制约,从检查监督到责任追究等全方位、全过程的保障体系。
“健全管理体系是基础,抓好落实是关键。”宁夏石化总经理雍瑞生如是说。近两年,宁夏石化公司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在总体工作上,实现了企业生产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同研究、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车间和班组每天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早会通报,每周、每月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节能减排在经营考核中的权重比例也不断加大,并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有人因此受过通报批评,有人被扣发奖金,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一项刚性指标,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员工节能减排的责任感有效增强。
重点治理
“三废”摇身一变成“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