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资史上航:23年奋进 6个第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14:27  上海国资

  成立第一年上航建立了沪京、沪穗等航班,共运送旅客105000人次,货邮1750吨,平均客座率达92%。尽管业绩微小,上航的“小毛巾”、“饮料不限量”、“延时售票”等服务上的改革与创新使曾受冷遇的航空旅客耳目一新,传为美谈。

  空间优势快速扩展

  在23年的发展中,上航依靠市场,创造市场,闯过了仅有的几架老龄飞机停飞检修、引进飞机缺乏资金、没有完整的基地等等种种困难,不仅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且成功地驾驭了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民航界响亮的空中市场主体。

  1995年周赤总经理率先解决了“内部人管理”的问题,将上航带进现代企业行列,成功实现了整体上市。其间上航曾成功进行了两次增资扩股,使上航的资本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上航有6家主要股东,国有资产总份额占70%左右,公众股占30%左右。

  公司形成了规范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聘请了外部董事、监事。董事会成员中,既有产权的代表,又有精通战略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专家,不但能从利益格局出发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而且能对公司经营班子正确指导和约束,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中心。

  23年来,上航以上海为基地,不断抓住民航业新一轮增长周期带来的发展机遇,使空间优势快速扩展:

  上航积极开展航班集群设计,机队优化调整,形成由大型和中型波音系列飞机组成的先进、合理机队规模,形成与国内外航空公司具有战略协作关系的航线网络,增强了竞争力。

  通过开展创建“旅客满意工程”,创建服务精品,推进上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优质服务,包括拓展了为特殊服务对象的“家庭式温馨服务”、上航常旅客计划等,得到了中外旅客的普遍赞誉,使上航的服务理念和品牌优势不断发扬光大,上航LOGO成为国内著名商标。

  与南航大、工技大合办飞行学院,使公司人力资源素质和总量不断提升。

  在技术装备上,上航形成了3个中心:模拟机中心、飞行放行中心和运控中心。上航的信息技术建设,电子商务,电子订票系统、收益管理系统、飞行维护系统等,均处于民航行业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中联航、旅游集团等子(控股)公司形成了与主业相关的上航新型的产业链。

  ⋯⋯

  成立之初上航仅有1000万美元的经营资产,到2007年底,已拥有总经营资产300多亿。与1986年相比总资产增加了350倍;拥有66架不同机型的飞机,年飞行小时为1986年的109倍;年运送旅客量已近1000万人次,为1986年的90倍;总周转量为1986年的1590倍;飞行人力资源拥有量为成立之初60多倍;航线网络在遍布全国70多城市的基础上,目前已拥有170多条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

  “3化”战略定位的科学发展

  作为主基地位于上海的航空企业,上航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息息相关。围绕上海“4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和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的国家战略,上航确定了“枢纽化、国际化、集团化”的战略定位。

  枢纽化:抓住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的机遇,拓展国内国际航线、构建航班波峰、提高枢纽功能、加快中枢营运步伐,确立上航中枢承运人的地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建设作贡献。

  国际化:以加入星空联盟为契机,抓住国际合作的有利时机,在战略、管理、服务、航线、产品等方面与国际民航业的先进标准全面对标,加快跨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江泽民题词“把上海航空公司办成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公司”的目标。

  集团化: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宏观背景下,实现以航空运输为主体,以相关产业为补充,发展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提高集团企业的贡献率。

  目前,面对航空运输主业盈利空间大为缩小的形势,上航正积极研究营销渠道的变化,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式有效发展道路。

  回顾上海航空公司23年的历程,是企业与国家经济交相辉映、脉搏共同跳动的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无数成果中的一个闪亮缩影。

  作者系上海航空企业文化部总经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