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资史上航:23年奋进 6个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14:27  上海国资

  阮祖瑞/文

  围绕上海“4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和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的国家战略,上航确定了“枢纽化、国际化、集团化”的战略定位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民航实行改革的第23个年头。

  作为率先的实践者——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伴随民航改革的步伐走过了23年不凡的历程。

  在中国民航23年改革的历史上,上航已成为国内民航业“6个第一”的佼佼者:

  中国第一家商业化运作的航空公司;第一家获得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的航空公司;第一家整体上市的航空公司;第一家同时获得民航总局(安全、准点和效益)3项大奖的航空公司;第一家通过国际航协IOSA评审的航空公司;第一家加入世界最大航空联盟(星空联盟)的航空公司。

  “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一步重要棋子”

  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上海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而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当时,空中交通的不便阻碍着上海的对外交往。上海市根据“4个中心”建设的要求,将组建上海航空公司作为“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一步重要棋子”予以高度关注。

  当时主政的汪道涵市长亲自筹建上航。1985年的农历正月初四,汪道涵市长点将召见时任上海市政府交通办领导的贺彭年同志,具体筹办组建。

  1985年3月8日,上海市向国务院正式发出组建上海航空公司的请示;4月,李鹏副总理主持国务院第2次民航工作会议同意组建;5月11日,民航局正式批复。

  1985年12月30日,上海航空公司成为民航改革后第一个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非民航局直属的航空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一步重要棋子”投向市场,搅动了长期封冻的中国民航计划经济一统体制,给中国航空市场带来了第一次革命性的新变局。

  23年来,在中国民航和上海市委、市府的关心下,上航在经历了初创时期“头顶蓝天、脚踏机坪”, 靠5架 “二手”飞机振翅起飞的破冰之旅之后,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迄今已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集团公司。

  市场的首次考问

  在市场经济的襁褓中降临,上航一出世就与计划体制的资源无缘。初创时,物资基础、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当时唱主角的只是5架旧波音707飞机中的2架。飞一次就得花30多个小时进行维护,故障多不堪言。在市场中能否寻觅契机唱出一台大戏,在强手林立的中国民航界站住脚,并快速发展,考问着上航,考问着上层的“出棋”者。

  上航领导看准了当时民航界一个亟需改革的突出问题:国内外旅客对民航需求的增长和航空产品、服务跟不上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个不适应的矛盾就是上航的生存点。“上航运力在民航无足轻重,如能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改革和创新,生存发展无疑。”在确保安全基础上,为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成了上航以弱胜强的首选目标。“安全第一、旅客至上、优质服务,树立信誉”的企业精神应运而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