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彭州林业产业的洗牌重组(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14:5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吴昭明介绍说,宝山集团在我们这里已经建立了加工厂,正式建成之后,需要30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才能满足其运转负荷。届时,我们将在彭州发展共20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吴昭明谈到基地的运作方式时,他说,整个宝山集团的运作方式都是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方式,由公司向林农无偿提供种苗、肥料,然后公司按市场价保底收购。吴昭明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初略的估算了下,20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5年一个采伐期能采伐三轮,每轮收入达到1000元/亩,那这笔会揣进农民口袋得收入。而且,这里很多的工业原料林基地,都是在以前的荒山或者低效林改造的基础上栽种的,而这些以前‘零收益’的山林,今后将会成为彭州市林农们的‘金山’呢!” 吴昭明憧憬地说道。

  采访手记

  一块土地,要发挥它的最大效益,不能靠“单打独斗”的努力,而是要实现聚合效益,合力生金!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运用土地整理的这只“无形的手”,将每块土地的效益发挥到极致。

  “整”土生金!

  当原来“七高八低”的土地变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生态田园时,从以往农民“囊中羞涩”到现在周末也能进城逛“一把”时,思路已清晰可见——土地流转,带来的是一连串的变化:田间小路变宽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规模经营成片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这样的连锁效应,串联起规模经营的多赢局面。

  一亩地究竟能生成多大效益?一百个一亩地,与一个一百亩地,同量的前提下,所激发的效益,是否也是“同量”的?

  “土地就像是块海绵,三分满,不会渗漏,九分满,它还是一滴不漏,从某种程度上说,土地流转,就是在要在同样的土地上,产生更多的效益。”彭州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比喻。

  其实,在彭州灾后林业产业恢复的重拳出击,实则就是通过规模经营之后,让“海绵”聚集更多能量,“拧”出更多“水”。让老百姓能够在集中居住之后,解决未来的生计问题,通过生态恢复的林业产业发展,让老百姓过上致富增收的“小康生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