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太子奶资金紧张结束浮夸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03:2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 荣 北京报道

  善于炒作、借助外资迅速扩展,蒙牛集团和太子奶集团虽然在乳业地位迥异,可是在一般民众心中二者在这点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如今,金融危机来临,蒙牛的牛根生可以得到企业界的广泛支援,而太子奶的李途纯或许只能独自吞下快速扩展、高调炒作的苦果。

  “太子奶资金紧张,部分生产基地停产,主要源于自身问题重重。”清华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教授秦合舫指出,三聚氰胺事件和金融风暴只是压断太子奶紧绷的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则毫不掩饰地表示,太子奶将从此衰退。

  炒作起家

  一向高调的太子奶集团此时沉默了。

  相对于以往小品牌闯央视夺得标王的“壮举”,以及获得风投青睐后的“意气风发”,此时,太子奶在面对资金紧张的事实时,开始显得神秘起来。然而,善于“炒作”的太子奶究竟会拿出怎样的解决方案,依然值得期待。

  李途纯善于炒作已经是众人皆知,“当太子奶还是个小作坊的时候,就开始大举在央视投标,还请所谓的专业人士召开论坛,夸大市场份额。”陈连芳道出了太子奶起家历史,1996年底,李途纯在湖南株洲8个月就建好了生产基地,开始生产当时国内少有的乳酸菌饮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途纯显示出非凡的“炒作才能”,斥巨资拿下了央视2007年的标王。

  此举让太子奶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太子奶”问世后,开始在株洲、长沙等地销售情况良好,李途纯当即租赁了一家停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然后进行生产。利用低成本扩张模式扩大产能。

  在炒作过程中,太子奶将活性乳酸菌作为营销的噱头,李途纯甚至称其为乳品行业创新。活性乳酸菌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每天喝一瓶乳酸菌奶已形成风气。但是陈连芳指出,“只要是对乳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太子奶的产品中的乳酸菌根本就不是活的,实际就是一般的乳饮料。”然而,太子奶的乳饮料更多的是在三四级城市,甚至是广大农村销售。

  在相对空白的市场炒作,让太子奶尝到了不少的甜头,按照其自身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2003年、2004年太子奶都保持了100%以上的增长率,随后虽然增长有所放缓,可是仍有40%的增长,更让李途纯得意的是,2007年1月,英联、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三家投资银行完成对太子奶的私募。这又成了新的营销噱头,太子奶集团不仅“昭示天下”,同时积极为上市做准备。

  圈钱未果

  上市对于太子奶来说,是解决自身瓶颈的绝好时机。而炒作模式的单一让太子奶的销售陷入了瓶颈,也让太子奶陷入了低端乳品的形象。李途纯曾经给太子奶定下的目标是从18亿到100亿,要纠正儿童饮料的品牌形象,还要实现从家族式民营企业向国际化公司的转型,深入一线城市,与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正面交锋。

  风投进来之后,李途纯开始将这些目标转化为现实,疯狂地扩张。太子奶方面表示:“八大基地一旦全面投产,太子奶集团的总生产面积将达到180万平方米,其乳酸菌奶饮料的年产能将达到300亿。”“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曾与太子奶在营销上有过合作的广告人邹文武指出,高盛、摩根等7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的融资,并不能支撑太子奶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等基地的运营,据太子奶方面透露的数据显示,这些投资共耗资33亿。同时,不仅销售队伍要扩大十倍,市场运作投入也必定要扩大十倍。“更何况目前乳酸菌总的市场规模应该在80多个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