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产经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本周一,国家两年投4万亿元刺激内需、增值税改革令企业减负1200亿元的新闻,如初冬的太阳,令汽车业各方人士顿时为之精神一振。不过,一家车企销售负责人在读完文章后称,“里面对汽车行业没有带来直接的利好”。
仔细阅读国务院为扩大内需而出台的10大措施,业内人士也发现其中甚至没有提到“汽车”二字。一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车厂销售方面负责人表示,“远水还是救不了近火啊。”他更关心的是,政府能不能在近期出台政策刺激下疲软的车市,让他顺利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尽管目前汽车业界对扩大内需的反应较为平淡,但主流性观点仍然认为,这些措施有助于鼓舞消费者的汽车消费信心,扩大汽车需求,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对正步入调整期的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长期性利好。
4万亿元的大蛋糕,虽然汽车业没有直接分到一杯羹,但更多的机遇蕴涵在刺激内需过程中。在目前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各种矛盾隐而待发的当口,汽车业如何吃上别人的“蛋糕”,从大利好中吸取养分,演绎出一场中国式车市救赎大戏,这成为一个微妙而最关键的问题。
直接影响
“望梅止渴”提振消费信心
国务院此次出台的十大扩大内需措施涉及多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将达4万亿元,这是我国至今为止的最大举措。多方专家分析认为,这一重大举措首先作用将在于提振正在衰减的市场信心,释放国内需求,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前景。
目前国内车市增长减缓的症结也正在于消费信心受挫。从去年到今年,楼市、股市的持续低迷,加之近期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人们迅速调整了预期,也抑制了汽车消费。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汽车消费主要是依靠家庭积蓄,因此消费力并没有伤筋动骨。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很低,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关键是消费信心。
而汽车消费信心和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加大投资力度,大规模扩大内需,可以弥补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鼓励汽车消费,都会带来正面影响。
郑州日产华南大区总经理段捷对本报记者坦言,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估计将投向西部边远省份,而汽车消费目前主要仍集中于东南部发达省份,加上大规模投资至少要从明年才能显示出效应,对于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明显的沿海城市汽车消费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今年剩下两个月的车市状况预计仍不会明显反弹。但他也认为,政府的重力举措可使市场“望梅止渴”。而“望梅”能够“止渴”,正在于市场信心的提振。
受益领域
商用车行业率先受惠
国家发展改革委行业协调司负责人表示,汽车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内需的拉动作用很大,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举措,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对用于生产资料的商用车,增加了需求。4万亿元投资中将有一部分转为消费资金,也有利于乘用车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