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工作日生产14个专利,这家公司打算用同样的速度在中国成长
-本报记者 许可新
就在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纷纷大幅减产、裁员的当下,博世集团的董事长弗朗茨·菲润巴赫却于近日在北京宣布,博世将在未来3年在华增加投资8.5亿欧元(约78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字几乎追平了这家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此前在华的所有投资额(10亿欧元,约92亿元人民币)。
理解这一大手笔似乎并不难,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博世预计中国区的销售将连续第三年获得30%以上的增长,这与当下欧美市场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对比。
硬币的另一面
但看好中国市场只是菲润巴赫投下这枚增资硬币的一面,“在中国,博世集团以资源节约和能源效益为重点的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博世集团想将中国深度纳入其全球产业布局的图谋明显。
作为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之一,博世集团尽管在其本部德国拥有最多的雇员,但其遍布5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分公司,仍为本地和全球市场贡献着汽车、工业、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四大业务的品类繁多的技术、服务和产品。
大到汽车发动机,小到食品包装技术,所有这些产品及服务在2007年为博世集团贡献了463亿欧元(约4255亿元人民币)的销售业绩。
但大跨度多元化的经营不是这家德国公司的成功奥秘。“技术优势与本土方案的结合,是博世过去一百年来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菲润巴赫说。
正如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在122年前为这家公司起的名字一样——“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浓厚的技术研发传统及累积优势是博世集团的一张标签。
百年发展史
翻开博世百年发展史,从1902年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高压电磁点火系统的火花塞,1952年世界第一台多功能电动工具的诞生,1976年推出全球第一个转臂式机器人,到问世不久的电液制动系统,不断诞生的诸多“世界第一”已经让当年的“小车间”跻身全球500强上游。
研发投入是博世确保“世界第一”不断诞生的基础保障。目前,博世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8%,而按照国际惯例,2%就已经是企业“创新驱动”的标志之一了,即便是研发投入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世界500强们,其研发投入也多在3%-5%之间。
充足的经费除了为博世提供一支稳定的工程师队伍,以及为工程师们提供优良的研究条件外,公司还有一系列鼓励工程师们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一个有趣的数字可以说明博世工程师们研发风气之盛。经过120多年的努力,博世集团的专利、专利注册和实用新型的储存量达到77000件之多。
在2007年,博世共注册了3281个专利,这相当于每个工作日有14个专利在博世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