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奇瑞董事长尹同耀的计划,奇瑞已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奇瑞的目标要成为国际名牌。途径包括扩大出口、海外设厂和与跨国公司的资本合作。
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出口超过1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47%。但出口国仍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伊朗、埃及等发展中国家。而由于俄罗斯政策变动,奇瑞汽车今年1-9月,在俄共销售13675辆,同比降低51%。仅仅依赖上述市场风险在加大,并且不能带来大的增长,奇瑞急需开拓欧美主流汽车市场。
在美国与克莱斯勒的谈判多次搁浅之后,奇瑞和菲亚特的合作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10月上旬,签署《谅解备忘录》14个月后,尹同耀亲赴意大利菲亚特总部,与菲亚特高层进行了秘密接触。
早在去年8月7日,奇瑞和菲亚特就正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将按照50∶50的股权结构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乘用车,规划年产量为17.5万辆,2009年投产。然而此后,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此前,记者也曾多次从奇瑞方面了解情况,但对方以“还在谈判期,要保密”为由,低调处理此事。
据了解,此次双方基本达成了共识,其中奇瑞所坚持的两个原则也被采纳。原则包括,合资公司中,将实行奇瑞、菲亚特双品牌战略;合资公司享有海外销售权。上述原则意味着,奇瑞将成为菲亚特全球性的生产基地,也为合资公司销量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资公司实施双品牌战略,奇瑞汽车也可能借此走入欧洲市场。
但Global Insight汽车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曾志凌认为,“对奇瑞而言,与菲亚特的合资意义不如克莱斯勒,”这也是奇瑞与菲亚特最初谈判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奇瑞以低端小型车市场为主,而菲亚特在欧洲的产品也主要以小型车为主,这使合资公司的产品很有可能成为双方现有车型的竞争对手。而菲亚特在中国市场又没有成功的经验,其合资公司南汽菲亚特虽然是国内最早进入家用汽车市场的,但市场表现并不好,上汽南汽合并后,目前其已基本退出。曾志凌认为,南汽菲亚特的失败,主要在于意方,“这么久只有三款车,任何一家车企都可能倒闭。”
与奇瑞的合作谈判外,菲亚特还先后与众泰和广汽进行技术合作。但显然,众泰的实力与奇瑞是无可比拟,而已用满两个合资名额的广汽,与菲亚特合资的可能性很小,相较而言,奇瑞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也许这才是菲亚特最终在两个原则问题上妥协的原因。
国际化战略中,除了菲亚特和克莱斯勒项目,奇瑞还有量子项目。记者了解到,奇瑞与量子的合资公司已通过审批,奇瑞量子公司也进行了奠基,公司的使命是进军欧美中高级汽车市场。为此,奇瑞正在为合资公司准备相关汽车产品,寻找海外合适的并购品牌。尹同耀为上述三个国际项目组建了海外项目组,并安排奇瑞量子公司董事长郭谦一人牵头负责,这也是为奇瑞统一部署国际化战略进行的人力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