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永和豆浆供应链布子(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 16:09  经济观察报

  明年,公司则希望加大直营店的比例为5:5,甚至可能出资回购加盟店,并拓展开店数量3年内达500家。

  在取得市场较好反馈之后,永和豆浆的经营思路也发生转变,希望未来上市以壮大企业规模。在这种前提下,直营店比例增加后,合并的财务报表有利于企业的业绩突显,更方便引来风投的关注,达到企业上市要求的门槛。

  “我们现在只是做前期动作,先行完善企业结构,再做上市的准备。”林建雄说。

  对于直营连锁来说,虽然可控性强,能较好的突显业绩,但扩张相对缓慢,于是永和豆浆决定大力发展快速消费品,让旗下产品大举进入各超市卖场,发展袋装、罐装豆浆、豆浆粉,米浆、配方蛋白粉、豆浆酥等衍生品。

  “你如果到我们的门店,可以喝到新鲜现磨的豆浆,如果为了更方便,也可以选用我们超市里袋装、罐装或者冲泡的产品。”林建雄说。

  业内人士认为,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豆浆的营养价值可与牛奶媲美,显现出非常好的市场潜力,而且相对牛奶来说,豆浆的成本和利润空间更为丰厚。

  台湾永和吹来豆浆风

  永和本是台湾的一个市名,在上世纪,台北县永和市聚集了一些台湾老兵,这些“外省老兵”原是从中国大陆去的台湾,战争结束后,为了谋生,开始经营故乡的油条、豆浆。渐渐地,永和这个地方的豆浆在台湾小有名气,成为地方性的饮食文化。

  1985年,林炳生以60万的资金在台湾注册了“永和”豆浆商标,设立南港工厂正式量产永和豆浆、米浆。1998年,连续8年获得台湾食品品监会金牌奖,开始进军日本市场。

  1999年,永和豆浆的林炳生、林建雄兄弟俩从台湾来到上海,在上海设立了永和豆浆加盟总部及直营店。为了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场,2001年在美国正式成立永和国际,以永和豆浆、米浆为主打产品。2007年底,其在华南、华东、华北三大总部成立,加盟连锁店的数量发展迅猛。2008年3月份,又将大连设为东北总部所在地。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上海,街道上有很多冠以“永和”为名的豆浆店,窗明几净的餐厅改变了人们在街头巷尾买油条、喝豆浆的习惯。

  虽然产品赢得了市民的青睐,但接踵而来的是各类侵权官司,永和豆浆打了不下百场,并且永和豆浆旗下的加盟店也直接参与豆浆领域竞争。

  除此之外,永和豆浆还面临永和大王的竞争,后者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上海成立,三大经典产品是豆浆、油条和牛肉面,在2007年,永和大王被菲律宾最大餐饮连锁企业——快乐蜂集团 (Jollibee)以3250万美元全资收购,据了解,快乐蜂老板为菲律宾华侨,曾在菲律宾以本土化的优势打败麦当劳,收购永和大王之后,其又从麦当劳中国公司挖来前副总裁陈金发,担任永和大王的CEO。有了丰裕的资金支持,永和大王迅速铺点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全部以直营模式在全国开店达110家。

  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永和豆浆也希望得到风投支持,并以大力发展快速消费品作为定位区隔。林建雄表示,“我们彼此定位不同,他们更关注中式餐饮,而我们则要做全世界华人的豆浆专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