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曼最后一份报告的余波(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 17:37  财富时报

  不再疯狂

  好消息寥寥无几。其中一条是,华尔街似乎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或许在股票价格上,你可以最为清晰地观察到这一点。股价终于从过去十年直上云霄的高位上跌落下来。

  对于股市是否高估,最经典的一个测量指标就是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即用股票价格除以公司的年收益。在泡沫达到顶峰的2000年,标准普尔500指数(the 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成分股的交易价格是其过去5年平均收益的36倍。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估计,这是至少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估价。

  足以令人惊讶的是,到了2004年,这一比率只跌落至大约26倍,依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去年年初,市盈率依然高达26倍。

  但是现在,市盈率跌落至大约17倍,这一数值正好是二战后的平均值。至少依据这个指标观察,股票不再被明目张胆地高估了。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下跌势头已经终止。比如,公司利润有可能下降,特别是如果家庭开支开始紧缩的话。过去20年间消费者支出异乎寻常的快速增长被认为是经济面临的第三波泡沫。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债务的庞大增长造成的,现在这种情况或许已接近尾声,正如华尔街肆意举债的美妙岁月也走到尽头一样。

  即使经济表现好过预期,投资者的情绪或许依然悲观。“我们往往如钟摆一般,前后摇摆。”长期关注华尔街的罗彻斯特大学校长乔尔·塞利格曼(Joel Seligman)说。在极度欢愉的漫长时日里,投资者担心错过下一个伟大的事物,随后爆发的危机又使这些投资者感到恐惧,害怕他们熟知的那个世界正走向终结。

  两周前发生的似乎正是这种情形。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的股票价格猛跌,即使它们依然在盈利。瑞士联合银行(UBS)的分析师格伦·肖尔(Glenn Schorr)在给客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不要再疯狂了。”

  但是泡沫必然会造就疯狂之举,不管是在上升期,还是在下降期。周五,一贯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布什政府,与美联储一道,宣称政府购买巨额与抵押贷款相关的债券是重塑市场理性的唯一途径。理论上,如果能在情势回归正常之际将这些债券以更高价格售出,政府也许可能盈利。

  但是几乎没有人指望这种结果。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资深共和党议员理查德·谢尔比(Richard Shelby)预计,纳税人最终承担的成本或许会达到1万亿美元,这一数值大约相当于今年联邦预算赤字的3.5倍。

  在泡沫业已破裂之前,没有人能够聪明地诊断出它的存在,这一直是最近几年经济政策的指导性原则。这也是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担任美联储主席时的时髦口号之一。他的继任者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06年就任时发表的言论也大体相同。在他们看来,不管股票价格相对于公司利润上升的有多高,抑或无论房屋价格相对于房租水平攀升的有多高,监管者应该顺从市场的集体智慧。

  毕竟,市场通常是正确的。格林斯潘坚称,即使市场不正确,在泡沫变大之前将其戳穿可能会遏制创新,而且会损害经济的其余部门。他声称,清理泡沫的后果更容易,花费更少。现在,我们正在经历这样的清理进程。

  NYT 任文科 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