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继升:三联要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9:05  《法人》

  三联家电的商标品牌是三联家电的骨干团队历经20余年倾力打造的,因而这一商标品牌与骨干团队是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

  文 本刊记者 阮加文 姜东良

  张继升从来不喜欢有人在他熟悉的领域对他指手画脚。长期以来,他对外界的各种质疑通常作出的反应是:“理都不用理他们,越理他们越来劲。”但这一次,围绕着三联商社股权之争和三联集团的未来走向,张继升并没有一直保持那种习惯性的沉默,而是以浓重的山东土调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试图在这个冷漠浮躁的金钱世界里,寻求最值得珍惜的一种信任。

  疑问:如何理解重组郑百文已经成为今天的三联集团前进的一个沉重包袱?

  张继升:三联于2000年重组郑百文。今天我非常坦诚地说,三联家电从重组郑百文开始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各位可以查阅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三联家电销售额当时已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如果综合排名的话,三联家电是全国第三 ,第一个是上海一百,第二是华联超市,第三就是三联。而在山东,三联连续11年是所有商业企业的第一名。当时重组郑百文,应该说我们的主观判断存在失误。因为当时我们策划的全部过程应在3至6个月的时间完成,并且所有的有关预审的手续也基本完成。但是后来由于媒体的一个报道对郑百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披露以后,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结果导致重组时间大大拖延,长达三年半之久,而就在这重组的三年半的时间内,三联家电的业务开始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尤其是在重组的关键时刻(当然,现在我也并不后悔),就在重组方案即将被批准的前夕,监管部门让三联做出承诺,即若重组方案获得批准之后,哪怕郑百文下市,三联注入的资产也不准再抽回。由于第二天就要做出是或否的答案,当时我们没有召开董事会,而是援引我们三联集团董事会中关于临机处置权的有关规定,做出了即便下市也不撤出有关资产的决定。由此派生出许多的问题来。

  疑问:国美曾指称,三联商社几乎是一个空壳,三联集团在重组郑百文的时侯,故意把品牌使用权给了上市公司,但又不允许其单独使用,此外还控制了上市公司的采购、配送以及售后环节,这种不完全的产权严重制约了国美的充足工作,这看上去很像一个局?

  张继升:三联家电,从源头到源尾,从顾客到门店,从直营到特许,从采购到网上商城,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但是,当时郑百文的盘子只有两亿多一点,其股份也只有两亿多,按我们的测算,当时每股达到1元左右即可,但是为防出现意外的情况,我们按照每股1元2角来核定了股份,总盘子2.5亿,由于当时没有定向增发等说法,限于这个盘子,我们不可能把三联家电所有的资产都放进去——也放不进去。后来监管部门的有关同志讲,这个问题如果在今天就非常简单了,可以通过定向增发迅速地将三联家电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装进去。在当时的情况下,按照我们想法,第一步我们就注入足足的2.5 亿的资产进去,因此说空壳是没有道理的,这里面有相当的不动产,有我们当时所有的直营店,有着曾经连续创下中国第一的员工团队。如果说它是空壳的话,我并不敢赞成这说法。

  其后,我们想通过增发,主要是定向增发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说,由于重组,当时三联是大脚穿小鞋,穿不进去,脚趾头装进去了,脚没有装进去。或者可以比喻成钻洞,头钻进去了,身子没有钻进去,因而,三联家电起初是一个完整的公司,因为重组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当时,我们也做过努力希望定向增发,事实上,后来也有了这个政策。依照监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的说法,三联这些尝试的时机真是不对,但是,当三联能够利用政策通过增发来收购这部分资产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漫漫熊市,当时,我曾极力主张,宁可不增发,也要保持上市公司业务的完整性。

  疑问:三联与国美、苏宁都是连锁销售方式,他们遵循同样的发展模式吗?

  张继升:当时具体负责的同志就是要增加门店,保荐机构的同志也说,如果三联搞到100家甚至200家门店,这个事情就好办了。当时就在这座楼上,我与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进行了探讨,我非常不先赞成上述的说法,国美、苏宁有他们的发展模式,而三联集团从一开始,我们就致力于把它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变成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即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来实现这一目标。大家知道,十五期间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全国十几个城市去投标,我们是唯一的中标者,也就是说,我们的这种模式是被看好的。

  疑问:有传言说,由于三联商社的运营严重依赖三联集团,因此上市公司的生死操控在原有股东的手上,你怎么理解?

  张继升:上市公司的生死操控在原有股东的手中的说法(并且我也看到了媒体上三联商社是“死路一条”、“必死无疑”等诸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是不太妥当的,在今天这个场合说也许尚无不可,但是如果在未经正式文件披露的场合下公开地说,我并不认为适当——容易引起股价的波动,首先,三联集团资产所谓的不完整是尚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这些信息在媒体上,包括中证报、上证报及网站,都能够查得到的。这都是经过正式披露的,股东来买我们的股票,他应当知道这些信息 ;而其他的持有人(比如摊派)对这些信息也应当是了解的。那么你为什么要买这个“死路一条”、“必死无疑”的企业的股票呢?所以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至于说三联商社的门店只有一家是上市公司的,其他的都是三联集团的说法,我倒是要问,如果这一家门店在两年半的时间内价格已经翻了番(在济南的同志都知道这一事实),我们没有进行再次评诂,意即我们当时注入的资产的数量已经足够了。难道还要把我们枣庄、烟台、潍坊的大楼都白送给上市公司吗?作为流通股一般的投资者希望每股代表的资产越多越好,对此我们完全理解。但是作为企业在商言商,同时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特别是对于国有资产,把东西都白送给上市公司。我相信,不只是三联,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包括国美、苏宁,我想也做不到把自己的资产无偿的送给上市公司。如果说,上市公司的盘子足够大,三联今天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因此是历史遗留所致。至于“房子都是租凭来的,如今租赁到期”,我想国美、苏宁、沃尔马、肯德基、麦当劳所有的门店也都是租来的,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是自己买来楼再去经营。就我所知,全世界范围内完全靠自有产权的门店来经营的连锁企业是没有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死路一条”,也并没有“必死无疑”。合同到期可以续约嘛,以前我们的房子也有很多是租来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