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看贝塔斯曼之中国败局(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13:40 解放日报

  或许,几重作用下,“图书零售商”贝塔斯曼(中国)坚持不下去了?

  成功之道在哪里

  贝塔斯曼图书零售业之中国败局,其实对中国的图书业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毕竟其营业额江河日下是不争的事实,更多的,可能在于社会舆论和公众的关注度上,毕竟联想起贝塔斯曼曾经的成功、辉煌的身世,总会令人们平生感慨。

  但是,在望着贝塔斯曼伤感的背影时,总还会让我们想起些什么———

  自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和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重返中国后,30年来,跨国企业能立足中国,玩转“中国魔方”的并不多。尤其当新兴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后,我们更是可以随手找到:google与百度(baidu),易趣与淘宝,卓越与当当,还有如Lycos多来米的离去……真正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站住脚的没有百分之百的跨国互联网巨头,从新浪到百度,各种门类的网站几乎都是本地网站主导,尽管它们的背后充斥着复杂的资本关系。

  当标准化的电子网络入侵全球,当《世界是平的》通吃全球各种语言的畅销书榜冠军,再没有多少人提及美国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那句名言———“只有全球性的业务,没有全球性的企业”。但如今,验证这一名言的案例却似乎越来越多。

  地域文化似乎又一次成为反全球化的例证。忽视这一切,似乎才是贝塔斯曼图书零售业之中国败局背后的更深层原因。“在营销学中,有一个4PS理论,即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和Promotion(促销)相结合,这是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营运方法。”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的李薇辉教授说,但稍作分析就可以看出,贝塔斯曼图书零售业在中国这四方面似乎都还不够。

  “贝塔斯曼在中国图书营销方式落后时进入,当时令人耳目一新,但此后产品再没多大改变;其次它主要通过邮购、会员中心和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送货上门服务提供产品,但这显然不是中国消费者最喜爱最时尚的销售方式;常年划一的促销,根本提不起消费者兴趣;图书价格也始终没有突破,这在如今书价普遍打折的环境中,成为一块大硬伤。”李薇辉说。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或许更多指的是一种新鲜感,但当新鲜的蜜月期过去,如何才能让听众继续忠实聆听?恐怕这就是要考验内功,看是否能让听众心有所属了,而要做到这一点,相互的真正理解必不可少。如果仍旧一味自信于过去的成功经验,被赶下台是迟早的事。

  更简单地说,这就是要入乡随俗,就是企业的本土化问题。李薇辉教授说:“举个例子,肯德基在中国不仅有鸡腿汉堡出售,还卖起了代表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油条。这就是肯德基推行以产品创新为基础、加速推进本土化的策略性尝试;还有可口可乐,在百年建构中曾30多次转变销售主题,使用过上百个广告口号,但始终遵循一条原则,即用‘世界性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建立沟通,巧妙嵌入消费国本土文化……”

  成功之道在哪里?但愿,我们能从贝塔斯曼这里想出些什么、悟出些什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