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看贝塔斯曼之中国败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13:40 解放日报

  很多人认为,150万会员是笔庞大的信息财富。在信息就是财富的今天:

  ———贝塔斯曼会不会不经会员同意私自出售这150万会员的个人信息?

  “我初中的时候就入会了,有邮寄上门的推荐书册,有各种精美的小礼物,更重要的是让我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希望将来这样的书友会还可以继续办下去,我喜欢这种读书方式。”在贝塔斯曼黄浦区大兴街一家门店前,入会5年的高中女生小李有着这样心愿。看来,贝塔斯曼的书友会形式早已深入人心。当它离开后,将由谁来填补这个市场缺口?

  ———贝塔斯曼会不会出售数据库给同行或其它有意进入该行业者?

  当然,在数据库营销被热捧的今天,也不乏泼冷水之声。“这个150万的数据库里还能有多少是有效数据?贝塔斯曼定位的青春读者,只要过个几年,就不会再被吸引,不会再实施购买行为。那么这150万人如何能够持续购买?”一位行内人士告诉记者。

  是提供给针对该群体可能具有的新购买特征而愿意出价的新“东家”,还是就此算了?

  ———贝塔斯曼会不会将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弃之如履?

  无论如何,150万会员资料究竟将怎样处理,我们都很期待答案。希望真能如贝塔斯曼官方提供的媒体声明中所称:“贝塔斯曼承诺公平公正地履行对所有书友会会员应尽的义务。”

  卖书其实不赚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贝塔斯曼图书零售业之中国败局,似乎是因为入错了行。

  作为拥有170多年历史、被称为世界四大传媒巨头之一的贝塔斯曼,拥有一系列令中国同行羡慕的资本:全球成功推行的资历、成熟的资本操作、丰富的出版经验、全世界4000多万忠实用户、每年超过15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贝塔斯曼在进入中国凭借风靡欧洲的书友会模式一炮而红,成功争夺到150万会员后,他们却并没有继续高歌猛进。

  2002年,主张集团上市和新一轮收购兼并的时任德国总裁米德尔霍夫开始了调整,关闭贝塔斯曼全球在线,公司在中国首家电子商务网站BOL陷入停滞。更关键的是,贝塔斯曼最终选择了在中国照搬法国经营直营店的经验。

  2003年,贝塔斯曼收购了北京二十一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40%股份,并以合资公司的身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倡导“新生活时尚”理念的小型连锁书店。业务重心的转移让贝塔斯曼在中国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贝塔斯曼无可避免地“沦为”国内众多传统图书分销零售商之一。

  但是,传统图书零售业究竟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仅仅在上海,近几年就先有明君、思考乐的出局,接着类似“左岸”这样的大学周边民营小书店也“扛不住”了。即使是连续十年销售额连续增长的上海书城,近两年的上升速度也在变慢。上海书城企划部江利说,正规经营的书店利润很薄,二三十元的书,其实最终净利润率能达到个位数就不错了。“至于大型零售书店,物业成本更高,上海书城里光灯泡就有一万多只,每天的电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图书零售的微利,实体书店日渐增长的高额房租,加之营业税、人工等,连锁书店的唯一优势仅在于通过统一采购获得的较低折扣。但进入2008年,图书行业的不景气似乎进一步加剧,到目前为止,市场上不但没有一本真正的畅销书,甚至没有兴起任何新的阅读潮流,近年流行的历史、穿越、百家等题材,也同时在走低。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