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低头图谋长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 13:12 中国经营报
外资“低头”图谋长远 虽身处大山深处,但烂泥沟在采矿业内却声名远扬。 烂泥沟金矿是黔西南州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矿已探明储量在全国黄金金矿中位居第一,储量为100吨。 事实上,烂泥沟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关注,当时,贵州省地矿局10多个地质勘探部门的技术人员,在黔西南地区进行原生金矿的勘查,初步探查出此地区资源量占全国难选冶原生金矿总量的80%。 1978年,贵州省地矿局正式确认烂泥沟为特大型金矿。到1992年,贵州省117地质队已经勘查出60多吨的黄金储量。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烂泥沟不再安宁。“1992年,蜂拥而至的人们开始开发氧化矿,也就是露天矿。”据烂泥沟所在的贞丰县沙坪乡居民回忆,当时在烂泥沟开发金矿的有20多家小企业,这些人有地质系统的、有省里的、还有一些私人淘金者,“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人挖金子,一直到1995年政府开始治理矿山,包括地质队的小矿都被关停掉以后,这里才恢复了一段时间的平静。” 1998年,烂泥沟金矿开始招商引资,“事实上,是容易开采的露天矿被挖完了,当时国内没有技术再继续下去了,”知情人士透露。 2001年,烂泥沟金矿由中澳合营的锦丰公司开采协议正式签署,与此同时,由中国黄金总公司、贵州省地矿局、黔西南州政府和贞丰县政府四家共同组成的贵州烂泥沟有限责任公司也宣布成立,贵州烂泥沟有限责任公司与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中外合作企业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丰),共同开发烂泥沟金矿。中方以“全部有效勘探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以及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所取得的成果、享有的各种权益”入股,澳方则以“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开发所需的全部资金入股,其中股权结构为,澳华占85%,中方占15%。当时,澳华采用的微生物细菌预氧化工艺,在中国尚属空白。 对于中方四家只占15%股权,而澳华却独占85%的谈判结果,贞丰县大多数人表示不解。在这种股权安排之下,金价的飙升也没有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多实惠。 澳华于2002年6月正式进驻烂泥沟金矿,2002年12月4日开始验证勘探和钻探。到2003年底时,共投资850万美元,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4年6月,由澳华投资12670万美元完成资源补充勘探、矿山剥离、矿山建设,这在当时是中国黄金矿业界最大的一个外商投资项目。 2005年6月6日,锦丰举行烂泥沟金矿开工典礼。在200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锦丰项目还获得了“200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最佳国际合作开发奖”。 2007年3月18日,烂泥沟终于炼出第一炉黄金。彼时,澳华采用的微生物细菌预氧化工艺,已经被国内所掌握。从这时开始,双方蜜月期也宣告结束,展开了互不相让的谈判。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情况发生了变化。澳华同意每生产一吨黄金向当地政府上缴1800万元的税。“黔西南州、贞丰县和烂泥沟金矿已经签署了协议。”这个协议的签署,让徐兴荣终于松了口气。徐是贞丰县黄金管理局副局长,也是贞丰县派驻在烂泥沟金矿的工作小组成员之一,这个小组由贞丰县国土资源局、贞丰县黄金管理局等部门抽调的5位干部组成。 协议的签订,不仅意味着烂泥沟金矿需要向当地政府缴纳税收,澳华还承诺每年向当地国土资源局上缴1000万元的环境保护保证金。“如果他们按照承诺做了,即采矿后恢复植被、合理安排回迁,保证金返还。” 据透露,当地政府在谈判时提出,澳华在很短的时间内采获大量黄金的事实说明,烂泥沟金矿并非当初人们印象中的“难选冶”、“品位低”,因此不应当按上述两个条件对澳华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澳华现在必须缴税。 “以澳华的生产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做到低成本,高利润。”一位当地官员说,“更何况,当地政府在帮助澳华协调村民拆迁等很多具体事上,都帮了大忙。他们应当缴税。” “谈判中政府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节约成本,尽快盈利。例如人员成本,以前澳华雇佣了40多个外籍矿山安全顾问,中国人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因此现在已经削减至20多个外籍人员。”徐兴荣认为,烂泥沟金矿还能开采12年,每年出产3~5吨黄金。 据了解,另一个打动澳华“心弦”的原因是,澳华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中国最大、最赢利的黄金生产企业,而要实现上述宏远目标,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烂泥沟金矿不是澳华在中国唯一的金矿项目,澳华还在吉林省白山金矿、煎茶岭金矿进行勘查开发以及在金康金矿勘查开发。此外,在广西、云南、山东、福建、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澳华还拥有多个地质勘探合资项目,澳华与各地政府的合作之路还很长。 有金山却没有金眼光 黔西南州下辖8个县,县县有金矿,尤其是贞丰县,境内拥有两座特大型金矿——烂泥沟金矿和水银洞金矿。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贞丰县仍然是一个全年税收只有两亿多的贫困县。 贞丰县城内,当地居民安详地走在街头,过着平静的日子。遍布全县境内的大大小小金矿被谁占有、开采了,似乎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贞丰县的财政严重依赖着金矿开采。 贞丰县黄金管理局副局长罗常洌告诉记者,贞丰县制订5年发展计划,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境内金矿的税收和资源费制定的。如果金矿收不上来税,很多经济项目就没有资金。 目前,贞丰县政府开始着手对境内的金矿进行整合。一份由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和贞丰县国土资源局拟定的《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金矿整合、生产结构调整及合理矿权设置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文件显示,上述金矿将通过收购、参股、兼并方式进行重组。通过整合,使矿山企业数量减少20%以上。整合后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不得低于国土资源部或贵州省相关专项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整合、调整生产结构后,现有小型金矿由原来的8个,减少为7个整合矿,整合矿山由原来的生产能力135.6万吨/年,增至170万吨/年。 尽管当地政府对澳华不满,但《方案》中建议对贞丰县维持原状的金矿山仅有烂泥沟金矿一个。《方案》中提出的理由是:烂泥沟金矿设计生产规模120万吨/年,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其生产规模跟矿区面积资源储量基本匹配,也达到国土资源部最低生产规模要求,因此对其不再进行整合,保持现状不变。 《方案》提出,贞丰县人民政府要在2008年8月31日前组织鉴定整合协议,完成金矿山整合的采矿权变更登记申报工作。 为了提高财政税收,贞丰县政府不仅展开了与烂泥沟金矿的税收谈判,要求澳华尽量压低成本,还为境内两大金矿制定了2008年的产金目标:烂泥沟金矿6吨,水银洞金矿4吨。但是贵州紫金总经理办公室的余凡认为,上述目标不容易达到。2007年,贵州紫金水银洞金矿产金3.3吨。 “地方政府缺乏远见。”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尚海涛对此评价,坐拥这么多金矿,为了一点税收还要绞尽脑汁太不应该。 在中盛投资矿业分析师杨成看来,“免三减二”的税收政策,是因为当时急于引进外资,制定的政策过于宽松。“税收还是小问题,真正损失在于合资过程中,不是用发展的眼光和投资的眼光,来计算矿山的价值和增长预期,而失去本来属于自己的股份。” 根据杨成的经验,“招商引资也是一种投资,一方得到了超出他所付出价格的价值,另一方得到的必然低于其付出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