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贝塔斯曼为何在中国走麦城(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 07:41 新华

  何根祥指出,“贝塔斯曼书友会”在华会员人数近年来大幅减少,退会情况大量存在。而另一个在出版业内广为人知的一个事实是:贝塔斯曼在华耕耘13年,长期亏损,从来没有向总部缴纳过一点点盈利。雪上加霜的是,贝塔斯曼在华的物流成本也高达其销售额的4%-5%,远远高于业内平均的1%-1.5%。与此同时,从德国总部空降的高管却拥有百万元年薪,更令其中国公司不堪重负。

  敲响警钟:熊市加速书业“洗牌”

  曾任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总编辑的久久读书人董事长黄育海指出,在网络出版热潮的冲击下,固守传统出版方式已经没有出路。而贝塔斯曼在中国13年最大的败笔就是没有全力进军网上书店。事实上,没有向网络转型是整个贝塔斯曼集团的战略问题。

  贝塔斯曼在华从“先行者”变成“先烈”,可谓是给中国出版业同行们敲响了警钟。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徐升国指出,现在零售书店的利润率不是特别高。“零售书店在从出版社或批发商手中进书时,书的价格会受到数量的影响,小书店由于进书量少,要比大书店多付5%-10%的成本。”徐升国说。

  在此背景下,传统出版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连上海最知名的连锁书店季风也曾表示,如果店铺租金高到无法承受,季风也不排除关门的最坏打算。

  贝塔斯曼曾经是中国书业的“洋鲶鱼”,久久读书人等国内一批民营图书企业都是从学习贝塔斯曼开始起步的,但它们却抓住了网络出版带来的数字化机遇,一方面利用网络降低成本,一方面与出版社合作获得出版资源,从而超越了贝塔斯曼这个洋老师。

  何根祥指出,贝塔斯曼从中国无奈撤退,有其深层意义,值得中国图书业深思。在数字化时代,所有的图书出版公司都必须围绕互联网进行不断革新,才能够生存壮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