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诱惑:四川龙门山脉矿化工调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 02: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范利祥 张建 “什邡市红白镇金河磷矿,绵竹市金花、天池、清平等重点磷矿开采区,很多矿井口都发生了塌埋,至今还有很多井下作业的矿工仍深埋下面,无法估计实际死亡人数。”5月28日,提及汶川大地震对于当地磷矿开采企业的毁灭性破坏,德阳市国资委一位工作人员一脸悲怆。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板块的互相剧烈的撞击下,昔日苍翠幽静的龙门山,给人们带来了今生最为惨痛的记忆。 龙门山大断点、龙门山后断裂、龙门山主断裂、龙门山边缘断裂。这几条断裂带是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和达7000次余震的策源地。 这条断裂带,是四川的“富矿区”,遍地磷矿。凭着这独具的优势,这里聚集了四川大大小小数百家矿产企业,以及附着在矿山资源链条上的不计其数的上下游企业。 龙门山磷矿带有三大磷矿:金河、清平、天池,总产量占中国磷矿石总产量的1/10。其中,金河、清平地区就在德阳管辖的什邡市和绵竹市附近,而该地区磷矿山的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 据熟悉当地磷矿开采的相关人士介绍,由于矿源丰富,该地区的大小矿井有百余个,从业人员达2-3万人。 龙门山脉的磷矿,大多被大大小小的化工厂加工为磷酸氢钙,这是农药、化肥的上游产品。 而在四川的经济版图中,成德绵经济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这3个城市占四川GDP 45%左右。显然,强震之后,四川的整个产业布局,将面临一轮深刻调整。 而从全国层面来看,作为继湖北、云南、贵州之后中国的第四大磷矿石产区,四川磷矿产业在国内市场亦占据重要一席。2007年四川磷矿石产量511万吨,占全国产量11.3%。 可以判断,龙门山脉的磷矿资源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也将对相关产业链条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些曾经坚实的矿山,在地震面前是如此的脆弱。那个一度支撑地方经济的以矿山为中心的产业生态链,也将面临艰难的重构。 在龙门山这一地震多发地带,围绕矿业财富的争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清平样本 “全没了。” 在位于绵竹郊区的清平乡灾民安置点,在本报记者面前,杨富才蹲在那里,掩面而泣。 杨是清平乡杨家沟村民。这场大地震不仅使他失去了父母和妻儿,还令他的造价近60万的别墅变成了一片瓦砾。 掩藏在大山深处的清平乡是国内五大磷矿基地之一,年产磷矿石超过200万吨。清平乡另外一位逃生出来的村民告诉记者,那里有近20个磷矿,“遍山都是矿井”,有上万名矿工,地震发生后矿区所在地“两个山峰都撞到了一起”。 一位自称了解不少内情的人士主动对记者透露,挖掘清平乡磷矿的企业很多,“里边的关系错综复杂”。 他进一步表示,清平乡磷矿的企业分这样几个层次:大型国有企业、乡办企业、村办企业、私人企业。另外还有中外合资企业在这里挖掘磷矿。 “他们在这里都厉害着呢!”该人士表示,“有时候为争夺矿井,还发生大的冲突。” 大型央企——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昊华集团”)在这里就有一个“清平磷矿”。在这次大地震中,昊华集团的磷矿遭遇重创。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5月20日发出的《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建设新型矿区实施方案》,从侧面说明了昊华集团在清平的实力。 “拟恢复100万t/a磷矿采矿、60万t/a磷矿选矿、30万t/a硫酸及12万t/a磷酸工程,在山下新建年产20万吨磷铵项目。”该方案显示。 本报记者获悉,昊华集团在清平有17个矿井,大多发生塌埋。 另外一个在清平开发磷矿的隶属于绵竹的大型国企——龙蟒集团的损失更为惨重。该集团矿山40多公里道路、22口矿井全部被摧毁。 该集团现已确认死亡职工21人,伤残200多人,失踪100多人;房屋倒塌3000多套。集团所属20多家企业因地震全部瘫痪,8000余名职工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亿元。 而清平乡政府还在这里设有两个专门挖掘磷矿的公司:清平乡磷矿和川龙磷矿。“不少矿井都属于这两个企业的。” 而村级层面的磷矿公司同样在清平乡占据一席之地。知情人士透露,清平乡的5个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磷矿公司。其中规模最大的两个是盐井村的盐井磷矿,棋盘村的甘沟磷矿。 “村办企业,在清平牛得很,势力范围也比较大。”知情人士说。 在这里淘矿的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利益群体是私人磷矿。该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由于私人办矿很难搞到采矿证,所以他们就通过关系去承包其它公司的矿井。“有的大型国有企业,干脆也把一些矿井承包给私人,然后这些国有企业收取差价。” 这位知情人士还提醒,在磷矿石价格高企的前几年,矿井一时间成为稀缺资源,于是关于矿井采矿权转让的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四级市场等也纷纷产生了。即采矿权被层层转包,价格也越抬越高。 而一些私人矿业公司干脆通过这种方式承包了大量的矿井,“搞垄断,当地人也买不到矿石,于是就经常发生大的争执”。 可以说,磷矿成就了清平人。“地震发生前,我们那里到处都是别墅。”杨富才摸摸眼泪介绍,这里有的人承包了几口井,有的人在矿里打工,“光打工的一年工资就有四五万”。不仅如此,村民们还能从村办矿山企业中每年都分到红利。“我们出去旅游,都是坐飞机。” 但现在,“不少人不仅失去了亲人,还都成了穷光蛋”。另一位村民凑上来说。 天池集团资源争夺战 位于绵竹县汉旺镇的另外一个大型矿业公司——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下称“天池集团”),则另外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5月25日,本报记者在位于汉旺镇天河街22号的天池集团总部看到,这里的办公大楼全部成为废墟。 汉旺镇是绵竹县第一位的经济强镇。传说中汉旺镇是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流寓于此而得名。但这场地震,摧毁了汉旺镇。 “没有一间房子是好的。”天池集团一位女职工哭着说,大约有10个人同时死在废墟下。 天池集团的办公大楼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我们公司成立比较早,办公大楼建的时间都比较长了。”天池集团另一位幸免于难的职工心有余悸地说。 本报记者获得的内部资料表明,1958年初,四川省政府为解决成都地区能源供需矛盾,在重庆会议上决定开发绵竹煤田后,成都市于同年5月1日在绵竹汉旺镇成立了“成都天池煤矿”。1965年移交绵阳地区管辖。1983年德阳建市后属于德阳市煤炭工业公司。 建矿后,因主管地区及行政区划调整,天池煤矿分别于1965年、1983年更名为“绵阳地区天池煤矿”和“德阳市天池煤矿”。1993年7月28日又冠名为“德阳市天池集团公司”。下属有德阳市天池煤矿,德阳市太阳寺磷矿等。天池煤矿成立后,在绵竹前山先后破土动工兴建了五对矿井。在后山也兴建了五对矿井。 1960年,当地动员“万人上山”办矿。后因前山矿井煤层贮存条件差,无开采价值,先后停止了建设,后山五对矿井也因选址不当等原因部分废弃,最终形成具有生产能力的矿井仅三对。即:何家山井(一井),大天池二井,三井。 “这些矿井井下的矿产都被挖空了,当然要报废了。”上述职工说。 天池集团全矿现有职工3000多人。“开发煤矿、磷矿一直很吃香。”该职工进一步说,所以围绕矿业的争夺,在当地很是激烈。 本报记者获得的内部资料表明,早在20多年前,当时名为德阳市天池煤矿的天池集团,就多次就开发煤矿和磷矿问题上,与地方乡镇企业发生冲突。 德阳市天池煤矿与绵竹天池乡1987年3月28日签署的补充协议显示,绵竹县天池乡煤井(原天池煤矿老三井),按1982年4月13日协议,越界900余米,下落笼76(垂深)进入天池煤矿一井深部,致使天池煤矿一井十三采区上山于3月5日与之贯穿。 天池煤矿1985年5月27日与绵竹县东北乡煤矿签署的《井田边界协议》中则说,“绵竹县东北乡1971年在天池乡石门子建设东北乡煤矿。已进入天池煤矿一井井田深部。天池煤矿四月底发觉将与东北乡煤矿老井贯穿。” “类似这样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天池集团一位退休职工说。 本报记者获悉,直到2003年12月份,德阳市矿产督察员李仁贵还专门提交给市政府一份报告,报告称:天池乡磷矿和天池集团公司先后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进入属四川省清平磷矿规划区的绵竹县王家坪矿区马家坪矿段采矿,引发矿业纠纷。经过几十次协调都未能解决。 但他们在争夺龙门山一带矿产的同时,忽视了这里是相当危险的地震带。天池集团职工提供的资料,零星而清晰地显现了暗藏的危险。 四川省乐山市煤炭设计研究院1993年1月专为天池集团提供的一份关于天池煤矿四井(又名太阳寺井田,位于绵竹县天池乡,距绵竹县城北西35公里)的报告说,太阳寺井田位于龙门山中段。井田内相对高差达1492.9米,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属侵蚀构造型强烈切割的中山地貌。“此区属地震区,据地震部门的历史资料,地震烈度6—8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5月16日,天池集团在报给绵竹市政府的一份文件中也称:“我公司地处龙门山褶皱带中段,地震活动较频繁,今年龙门山地区仍有发生五级以下地震的可能。” “报告归报告,但没有人重视,大家照样挖自己的。”一位看过该报告的天池集团职工说。 汶川大地震虽然震醒了天池集团,但该集团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矿井几乎全部被毁,该集团的部分职工也从此无法醒来。比如,天池集团在清平的2井井下23名矿工,至今生死不明。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