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权纷争失7成零售网络 双星品牌向何处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13:33 经济导报

  此前有消息说,“双星鞋业”私有化之后,汪海将以退休的方式离开青岛双星,专注于“名人实业”的发展,继续其“鞋王”生涯。所以说,对于已经67岁的汪海而言,“名人实业”将是他退休之后的“养老”产业。

  然而不幸的是,“名人实业”5年来的经营状况一直令人不敢恭维。去年底“名人实业”受让青岛双星鞋业资产时公布的资产状况,更是让人们对“名人实业”的实力打上了问号,进而对汪海退休后的“生计”产生了疑问。

  但可以肯定的是,汪海比谁都迫切地想把他的“名人实业”做大做强。于是,双星品牌由“名人实业”有偿使用5年的协议,对于“名人实业”和汪海而言,更像一桌饯行的酒席;而如果经营仍无起色,则有可能成为“最后的晚餐”。

  相信汪海比别人更清楚他与双星这一品牌之间的关系,尤其了解双星品牌中有他的心血却最终可能不再属于他的“冷酷事实”,所以近年来才有了在他名下的“名人”、“汪海”等诸多品牌的出现。近年来,双鸟型“名人(W)”商标频频傍着“双星”标志在众多媒体亮相的情景,以及各地双星专卖店被要求将门头上“双星”标志弱化处理,而重点突出双鸟型“名人(W)”标志的事实,都比较真实地袒露了汪海希望自己的“名人(W)”品牌迅速长大,以备其退休后再续辉煌的迫切心态。而所有这些,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谁成就了双星”、“谁在真心实意做双星”的口水战中,已被“西南双星”顺手牵羊拿来,用以诟病“名人实业”及汪海“无意做大做强双星品牌”。

  “双星”品牌向何处去 

  了解双星内幕的业内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早在2006年底青岛政坛发生“地震”之前,汪海就与几位核心层高管谈到了卸任后的志向。他说,有意整合“双星鞋业”目前的市场资源,率领“名人实业”上市融资,实现共赢。汪海眼下针对各地销售网络展开的控股式“收编”行动,似可视作实现他当年辉煌蓝图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能否有所收获,既取决于“名人实业”的实力,也取决于收编对象对他画下的这个“大饼”是否感兴趣。

  据了解,双星集团西南地区企业2004年进行了整体改制,成立了双星集团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此后数年间,双星重庆公司、双星云南公司、双星贵州公司先后成立,并投资7000多万元在成都大邑建设了占地260亩、年产1000万双鞋以及600万套服装的双星西部生产基地;投资亿元在重庆、贵阳建设了双星重庆物流生产基地、双星贵州物流生产基地;投资5000万元在三峡建设了年产值2亿元的双星万州生产基地。此外,“西南双星”的经营团队在经营实际中首创了双星物流平台模式,发展了2000多家连锁经营店铺,拥有总数达2万人的生产经营队伍,年销售过10亿元。这些业绩让“西南双星”连续多年都是双星集团的经营标杆和创利大户,对双星集团连锁销售贡献率超过50%。加上与“西南双星”关系紧密的“济南双星”所控制的覆盖山东西部5地市及河北、河南等地的数百家卖店,他们实际上控制了“双星鞋业”7成以上的销售网络。

  很显然,以这样的实力接受实力不济的“名人实业”的“收编”,“西南双星”难免心有不甘。

  不难看出,由汪海发动的这场“圈地运动”,已经因为“西南双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并有可能成为一个足以将“双星”品牌缠绕窒息的死结:如果失去双星商标使用权,“西南双星”近10年来为扩大双星品牌影响力所付出的努力将付诸东流,重新创建品牌将使其付出巨大代价;对于“名人实业”而言,在失去“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的庞大销售网络之后,企业势必将丧失大半利润来源,双星品牌如何维护恐将成为悬念。

  “目前‘名人实业’已经对‘西南双星’和‘济南双星’全线停止供货,甘肃的代理商也因为抵制‘名人实业’的控股不久前被停了货。我们目前为了解燃眉之急和生存,正在谋求推出新品牌产品,近日即将向我们所控制的3000家零售店投放。”“西南双星”一位高管7日向导报记者透露,“当然,我们不会放弃继续经营双星品牌产品的努力。但只有在青岛国资委的主持下,我们才会与双星集团交涉!双星品牌是所有双星人的共同财富,是国有资产。我们不忍心、也不希望看到双星品牌因为这场纠纷,而失去往日的辉煌。”

  这位“西南双星”核心高管只字未提汪海的名字,似乎意味着他们已经决意排除汪海在其与双星集团合作事宜中存在。换句话说,汪海退休将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圆满解决此事的前提,而且他们似乎也已经在考虑如何架构与“后汪海时代”的双星集团的关系了。

  去年年底,在“双星鞋业”私有化的过程中,因名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称“名人实业”)的收购能力和评估中介资质受到质疑、并且私有化行为涉嫌关联交易,汪海便饱受争议。如今,汪海又面临着一场主力经销商易帜的考验。

  数月之前,汪海就一直谋求“名人实业”对西南四省市前“双星系”的6家企业(以下称“西南双星”)按51%的比例进行控股。而西南双星实际上早已完成了改制,由“国有国营”变为“民有民营”。因此,此举毫无悬念地遭到了后者的联手抵制。在历经数月拉锯式交涉之后,双方一直僵持不下。2月23日,双星集团单方面宣布中止与“西南双星”的合作关系,不再授权后者使用“双星”品牌,并先后中止向上述企业供货,同时在相应的城市建立供货平台以取代上述企业原有的供货平台;后者则以启用自创的“特星”品牌,和向自己控制之下的近3000家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的新产品等手段应对。

  一场围绕控股与反控股引发的纷争,最终以争夺双星品牌使用权为诉求,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对双星改制一直给予高度关注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场事关双星品牌命运的纷争将向何处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