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争夺成都双星控股权 政府高层介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11:16 南方周末

  成都双星的前身为“双星成都经营部”,负责双星在整个西南地区的经营。创立初期,它同许多双星分公司一样,因体制之限,举步维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年销售额仍然不足300万元。

  1996年,受双星集团总裁汪海的委派,时任双星集团副总裁的刘树利前往成都开拓西南市场。此时,由于制鞋业门槛较低,竞争日益激烈,双星各地的分公司陆续陷入亏损。

  1998年开始,在汪海的主导下,一场以“私人买断、国有资本退出”为特征的双星各地方分公司的改制拉开大幕。2004年,在各地分公司基本完成改制后,双星西南各公司也改制成刘树利等个人股东共同拥有的私营企业——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6月,经青岛市国资委的最终核准,双星集团成都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分期向双星集团支付约4972万元(包括2300万元亏损)的方式买断西南双星的全部国有资产。

  此后,在刘树利的带领下,成都双星逐步走出困境,扭亏为盈。到2007年底,成都双星不但按时还清了所欠双星集团的全部债务,其总资产更是接近3亿元,净资产1.5亿元,年销售额达到7.5亿元,在整个西南地区拥有双星专卖店近2000家(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而双星在全国的专卖店总计也才4000家左右。显然,成都双星的市场份额已经占据了整个双星的半壁江山。

  而除了成都双星被双星集团视为“必克之地”外,其他一些地区的双星经销商也早已身感危机。

  此前,名人实业在一度实现对兰州双星商贸有限公司控股26%之后,进一步要求提高控股比例,遭到兰州双星的拒绝。双星集团随即对其断货,兰州双星商贸有限公司被迫开始陆续改换门庭,改做“五洲马”。而济南双星也由于拒不执行由名人实业控股51%的要求,目前也已被取消代理商资格,并遭到断货处理。

  政府高层介入

  显然,渠道控制权之争的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之争。

  成都双星CEO韩俊芝告诉本报记者:成都双星被断货后,由双星集团和名人实业主导的新物流平台开始陆续进驻西南,并在昆明、成都、重庆等地重新授权成立了新的双星总代理,甚至与成都双星方面接连爆发冲突:3月31日上午,成都双星在云南的总代理昆明双星经贸有限公司上千万元的货物被人“强行拉走”;紧接着4月1日,成都双星控股的重庆双星工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门前突然聚集了几十人,拿着“重庆双星总代理”授权书,声称自己才是双星集团和名人实业在重庆地区的授权代理商,要求“接管”货物。

  此前,自从2008年3月中旬起,双星集团已连续给双星在西南地区的代理商和连锁店主下发了3份《通报》,称只有双星集团和名人实业授权的这些“新平台”才能真正代表双星。

  一时间,成都双星的连锁店主们几乎人人自危。而一些经销商,也开始“投靠”到“新平台”,脱离成都双星。

  在此情况下,成都双星联合其在西南地区的5家经销商,向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递交了《关于双星事件的紧急报告》,报告除直指“名人实业侵吞国有无形资产”外,还列举了要求继续经营双星品牌,拒绝由名人实业对其控股的具体理由:成都双星以及其他地方经销商经过改制后国有资产已经全部退出,已经成为纯粹的私营企业,跟双星集团已无产权和隶属关系,双星集团无权强行要求由名人实业对其控股;根据双星集团此前发给成都双星的授权书,双星集团对成都双星的商标授权并未到期;名人实业的控股股东已经是汪海等自然人,双星集团下发这样的文件,这是有人在利用双星集团的名义谋取私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