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京融资18亿扩张外埠市场(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0:17 中国经济周刊
燕京:加紧原料基地建设 尽管原材料压力犹在,但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燕京啤酒将始终以“跑马拉松”的姿态和战略准备,牢牢地立足于啤酒市场第一集团军,“决不能跑出市场前三名之列”。 他认为啤酒属大众消费品,从2006年粮价上涨开始,啤酒成本已经开始增加,但是国内啤酒竞争比较激烈,同质化严重,所以为维持业绩和市场占有率,众多啤酒企业主要从产品结构和产品毛利率上做调整。比如燕京啤酒此前几年一直通过节能降耗、技术改进等手段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燕京啤酒一直在调整国产原料的使用比例,并且支持国产大麦的基地建设,确保能够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目前,燕京啤酒对于国产大麦的使用率已达七成。他透露,燕京啤酒计划在国内打造5-6家大麦原料基地,以应对国际大麦价格疯长。据透露,燕京啤酒规划的大麦原料基地两年后产能有望达到20多万吨。 根据2月20日燕京啤酒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决议,燕京计划定向增发融资18亿元,用于外埠12个生产项目的改扩建、新建。这是自2002年—2007年上一轮扩张后,燕京再次大规模扩产。据了解,燕京此次融资包括11个项目的投资,其中有13.2154亿元用于广西、湖南、广东、内蒙古、湖北、浙江、河北、四川、山西等地新增啤酒产能的项目投资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3.2亿元用于新疆、内蒙古等地原料基地的项目建设,剩余的资金作为补充流动资金。按照燕京的计划,此轮扩产完成后,燕京将新增啤酒产能97.5万千升、麦芽产能15万吨,在2009年时完成啤酒产量500万千升的战略目标,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目前啤酒行业并购成本已经比较高,而成本压力加大也促使啤酒企业很难出现某家企业独霸天下的局面,国内啤酒行业将进入以产能扩张为主的新一轮竞争。根据资料统计,燕京和华润雪花、青岛啤酒三大品牌占据国内啤酒市场40%以上份额,燕京借地理优势在大本营地北京市场的份额保持在80%左右。 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也认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寒冬已经来临。部分模较小、竞争力不够的企业将被淘汰,成为啤酒巨头整合的对象。据他推测,经过此轮整合,中国啤酒行业将形成4-5家大型啤酒集团,这些大集团将占据整个啤酒行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新一轮外埠市场争夺战打响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啤酒行业新一轮竞争将主要在各大企业间展开,主要采用在竞争较弱地区圈地建厂的形式扩大产能,以产能扩大换取更多市场份额,以各自圈地为主,不会在核心市场正面交锋。国都证券食品行业分析师强系璧也指出,目前啤酒企业新建厂扩张产能的盈利周期比收购扩张盈利周期更短,企业将更多的采取新建厂房的扩张形式。因此,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都出台了相应计划。 据中金在线统计数字,2006年,华润雪花、青啤、燕京等国内前10大啤酒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6.8%,仍有扩张空间。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提供的一项内部数据显示,外埠啤酒生产企业对燕京的利润贡献达到了60%以上。而燕京啤酒在北京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虽然都很高,但大举在北京扩张其边际利润不高。 据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透露,燕京计划将优势市场竞争区域由现在的北京、广西、福建、湖北、内蒙古5个,增加到8个。但他不愿透露新增三个竞争区域的名称,外界猜测,考虑到燕京一贯采取“错位竞争”的方式,湖南、山西很有可能“入选”,因为这两个省份目前还没有特别强势的企业,处于群龙混战的时代,存在较大的机会。 国内另一家啤酒制造巨头青岛啤酒方面也有相应规划。青岛啤酒战略发展总部部长黄克兴曾表示,青啤的并购对象将是产能在20万吨以上、效益较好、符合市场布局要求的啤酒企业,重点锁定省会城市。 华润雪花大股东华润创业副总经理邝文谦也表示,该集团今年的资本性开支中40亿港元将投入啤酒业务上。据他透露,去年华润雪花收购的10家啤酒厂,令其总产能提升了25%。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