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燕京啤酒融资18亿扩张外埠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0:17 中国经济周刊

  成本压力骤增之下,青啤、燕京、华润均加速扩张——

  燕京融资18亿扩张外埠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这啤酒不是春节前涨过了吗,现在怎么价格又涨了?”北京的赵先生日前与朋友到酒家吃饭,结账时发现卖前几天还卖5元/瓶的啤酒,变成了6元/瓶。

  由于原材料涨价,啤酒行业去年底就掀起涨价风潮,青岛啤酒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提高了青岛啤酒部分品种的价格,平均涨幅在6%—8%左右。

  燕京啤酒集团相关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某网站中国制造全国行活动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此前燕京啤酒76个产品中,涉及价格调整的有5个,“下一步公司还将有一部分产品陆续提价,比如旗下的6种易拉罐产品,精装啤酒也还要再涨价。”

  记者了解到,其他厂家的啤酒价格在春节后都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一位代理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次调价主要是瓶装啤酒,每件(箱装24瓶)涨了2—3元不等,还有很多系列虽然目前没有调价,正处于观望阶段,但有可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价。

  而在涨价的同时,各大啤酒厂商还开始跑马圈地,谋划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

  青啤:原料价上涨“吃掉”大部分利润

  据记者采访了解,啤酒企业普遍表示,成本上涨导致了这轮颇具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价格上浮——啤酒生产涉及的原料、辅料、能源、运输等环节的成本价格继续攀升,导致国内啤酒企业计划进一步上调产品价格。

  “原料价格上涨几乎吃掉了青岛啤酒2007年大部分的利润。”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对媒体表示。持相同“口径”的还有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成,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从市场反映情况来看全行业都在调价,因为用于啤酒制造最重要的进口原料大麦和啤酒花价格都在成倍上涨,成本由原来的每吨170美金,上升到每吨400至500美金。”

  我国是大麦的最大进口国,年购买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一半,其中60%用于啤酒生产。此前,我国大麦最主要的进口国澳大利亚持续干旱导致啤麦减产,根据中国证券网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采购年度,国外进口大麦价格约在170—200美元/吨,而到了2008采购年度,价格已涨到516美元/吨,涨幅接近两倍;啤酒花价格涨幅更大,直接从1万多元/吨,涨到了10万元/吨。

  而且业内人士预计,啤麦价格将呈现持续上涨,而且原材料涨价后,每吨啤酒成本价格将上涨200元以上,而利润约在每吨100元人民币。国泰君安食品业分析师胡春霞认为,从2007年1-11月行业经济数据看,酒类市场总体形势依然保持高景气度,虽然大麦涨价给啤酒企业带来成本压力,毛利率下降,但国内几大啤酒商,如华润雪花、燕京、珠江、哈啤、青啤等啤酒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开始在强势区域提价,预计2008年可能见到更多的啤酒产品提价。

  营销专家朱玉增认为,经过垄断、并购等方式,目前啤酒市场已由几大企业分享,彼此有固定消费群体、终端渠道等,在此基础上,啤酒产品的价格调整有利于品牌价值。

  他说:“调价有利于啤酒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啤酒企业会大力提高中高档啤酒的开发力度。不过啤酒企业涨价也不代表他们会放弃低档品牌市场,而是会采用品牌策略运作,重新布局。”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