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产业逆变:谁能生存下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4:07 经济观察报

  与万科情况相近的还有富力地产。富力今年1月份合同销售金额达到1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3%。在营销策略上,富力亦采取了与万科类似的方式,降价促销。与此相同的企业还有招商地产泛海建设等。张寅预测,尽管缺乏完全统计,今年头两个月,在4个一线城市中,前15名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甚至可能是翻番增长。“我们似乎已经可以看见垄断的端倪了。”张寅说。聂梅生则不认同垄断的可能性,她认为,集中化是相对的,最多是在住房产品的某个层面实现局部垄断。

  就在不久前,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还批评万科降价的做法是为了清理门户。不过,必须承认,万科的做法是有代价的。能够牺牲的只能是利润。

  尽管声称不挣超过20%的利润,但万科2006年的毛利率已经超过了28%,2007年中报显示利润超过了33%。预计2007年年报只能更高,因为2007年房价的高潮期正在当年的后半段。但在2008年,这一美妙情况可能一去不复返。在1、2月份,万科降价的同时,中国的CPI指数高居不下。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成本增高,售价却在降低,利润空间正在迅速缩减。聂梅生说:“地价、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等等这些硬成本都在上升,开发商还能通过房价转嫁出去吗?我看很难。”

  资金困境的源头

  除了消费信心不足,造成目前无论大小开发商均紧张不已的原因看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资金问题。聂梅生曾经询问过一家大型开发企业,“你们2007年挣那么多还不够你们平衡2008年的信贷困难吗?”聂梅生得到的回答是,“不少资金其实并没有落袋为安。”

  2007年的高房价确实为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房地产企业扩张的规模也在加速。在整个2007年,房地产界常常听到的是多个“千亿计划”、“500亿计划”。大型房地产企业拼命圈钱,然后再去竞价圈地,投入于扩大再生产。“那些拼命囤地的,很多人在后悔,早知道少拿些地,这些土地的高成本和开发投入将造成今年的资金困难。”聂梅生说,“他们在2007年的判断是有失误的。”

  现在看来,一切似乎是银行信贷紧缩造成的。但其实这样的判断并不准确。个人房贷和场外资金两个来源问题更为严重。仲量联行投资部中国区董事高士斌指出,2003年以来,央行一系列紧缩银根政策相继出台,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所获取的直接银行开发贷款的比例下降到不足20%,自有资金约占30%,其余主要依靠预售收入和施工企业的垫付。如此分析,开发商对银行开发贷款依赖程度已降低很多。开发贷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不足以造成目前的局面。

  3月10日,路透社一篇报道指出,境外部分基金正在撤离中国。多名基金经理表示,对冲基金目前已经停止投资亚洲地产业。同时,花旗银行也对中国房地产的海外融资困境作了鲜明判断。一位了解龙湖地产的人士透露,正准备近期在香港上市的龙湖已经通知协助上市的机构,无论如何也要保证龙湖上市成功。颇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这可能是中国房地产界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地产界身处全球化浪潮之中。

  在世界各大金融和房产中介机构中,持比较乐观态度的是仲量联行,但由于时间问题,仲量联行亚太区总部尚未来得及就此问题详细回复记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