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凯雷巨额债券深陷清盘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2: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房地美和房利美是两家特殊的机构。它们是公共控股的盈利公司,由国会立法成立,拥有国会的特许,帮助中低收入美国人购买住房。它们一般被称作政府扶持企业(GSE)。房利美成立于1938年,原本是联邦政府机构,1968年转为盈利公司。房地美于1970年成立,1989年首次公开募股。“二者均为上市公司,但是性质特殊,公司的破产程序并不是很清楚。”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说。

  两家政府扶持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是: 通过购买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促进购房。其时,联邦法律禁止银行跨州设立分行,大多数银行的规模都很小。在房利美或房地美买下住房抵押贷款后,银行就可以解放其有限的资本,发放更多的贷款。买下抵押贷款消除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银行不必担心客户拖欠贷款,或是还贷期间利率上涨。房利美和房地美使美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提供30年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国家之一(另一个为丹麦)。

  房利美和房地美统治着抵押贷款市场,但它们并不负责议定住房贷款。它们赚钱主要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保守的办法:买下住房抵押贷款,将其证券化后卖给投资者,通过为还贷提供担保来收取费用;第二个办法更大胆一些:留持贷款,承担其固有的全部风险,赚取低资本成本与抵押贷款组合高收益之间的差价。

  “两家机构的设置被视为美国使用市场手段解决人们住房问题的重要标志,事实上也解决了很多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钟伟说。“但问题在于,资产证券化解决了资金问题却并不能解决风险问题,中低收入群体本身的金融信用风险较大,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只能将信用风险向远端转嫁而不能令风险消失。”钟伟进一步表示。

  政府介入住房保障应适度?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建设部改组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遍被业界理解为我国全面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一种体制设置。由于政府部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投入不足,一段时期以来,不少专家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呼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住房保障建设的金融支持。

  但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爆发的危机,值得此岸的我们警醒。“更深层次地去看,整个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美国政府在为过去过度市场化解决住房问题买单。”钟伟说。

  钟伟指出,相比美国,我国的财力更弱,政府应适度介入住房保障体系。“两会上,很多政协委员和代表们从朴素的情感出发,希望国家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利用金融创新来增加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事实上,如果过度介入,不仅财政负担加大,有可能加剧金融风险。一旦房价下跌或者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国家将承担巨大风险。尤其是将公积金贷款资产证券化更应谨慎推行。这其中是存在着法律漏洞的。”他说。

  凯雷资本“清盘门”事件发生后,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表达了通过金融创新手段解决住房问题应谨慎的相似看法。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预防金融创新过头而导致的危机。“将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并不是一件坏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主要是美国将金融衍生产品弄得太复杂,有时连投资人自己都不知道买的是什么东西,中国在做金融衍生品时更应该当心。”他指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金,但也助长了一定的市场泡沫,我国政府应谨慎。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