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外资银行争抢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6:17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

  摘要:今年,在国内货币从紧、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预期的双重压力之下,将中小企业信贷的业务重点转向风险更低、效益更稳定的应收账款融资和保理业务,似乎已成为中外资行经营中小企业业务的共识。随着在国际保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星展银行宣布将于今年4月正式在沪推出保理业务,中外资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争夺战,已正式打响。

  除了星展(中国)外,汇丰、渣打等外资法人银行已相继在国内市场推出类似业务。而在中资银行方面,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均推出了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目前,在贸易融资领域,中外资银行在保理、当日单据处理、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装运前和装运后融资等已完成了初步布局。在为中小企业增加资金流动性、提供中小企业海外业务等方面,已有较多涉及。

  虽然目前中外资银行均发力贸易融资,但两者差异明显。包括ING、富通在内的外资银行,均各自有擅长领域,有的专注于有色金属、有的专注于农产品等,外资行往往能够根据行业的特征,设计出最适合企业的准入门槛、贷款额度等授信方式,更贴近贷款企业的特点。

  以汇丰(中国)为例,其中小企业服务将首先集中在外向型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目前,汇丰(中国)已成立了将近150人的专门团队,为上海、杭州、厦门、东莞等地的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同时,星展(中国)副董事长刘淑英告诉记者,去年5月星展(中国)正式转制为法人银行后,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考察、研究市场,再选择最有把握的领域切入。

  相比而言,中资银行虽然普遍也要求出口企业精于某一主业,但并非仅局限于做某一行业企业业务,更多是以产品创新来带动业务发展。近年来,上海银行业针对贸易融资,相继推出了应收账款融资、打包放款、国际保理融资业、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并依托新产品突破抵押物、担保方式,来争夺客户。

  中资行之所以“来者不拒”,还在于他们看中贸易融资背后的利润。以深发展“应收账款池融资”为例,企业申请的基础是将所有海外应收账款户头集中到深发展。这样客户的结算、出口托收等都会放到深发展,银行通过手续费,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大量结算流量积淀在深发展,也为银行带来了充裕资金。

  银联信分析:

  1、贸易融资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总量的90%和69%以上,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正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而据汇丰今年1月的调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年销售额在2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中小企业有约962000家。其中,以出口主导的外向型中小型企业约占两成以上。

  更关键的是,自2002年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但保理业务量在外贸和内贸中的比重仍很小,2006年,通过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网络完成的保理总价值为11340亿欧元,其中中国内地140亿欧元,香港地区97亿欧元。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