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绍勇:建议成立中国航空控股总公司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2: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冯青 行业重组,天空开放…… 3月7日下午,就中国及全球民航业热点话题,本报专访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南航集团总经理、南方航空(600029.SH)董事长刘绍勇。 1978年加入中国民航业的刘绍勇,历任东方航空股份公司总经理、民航总局副局长、南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建议,在全球航空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格局下,中国民航业应实施“强强联合”式的重组。 “形成大公司、大集团非常重要”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东新合作以及未来中国民航业的重组? 刘绍勇:东航目前在寻找国外合作者,从东航董事长的话来看,东航是希望引进管理和资金。关于这方面,我有一个建议:企业的联合重组首先是市场行为,但只有市场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才能完成最终的重组。重组并不是哪一方面就能决定了的,需要市场和政府批准两个条件。 有人问我,如何看未来中国民航业再次重组?如果国航与东航合并了,南航怎么办?虽然很难回答,但是我觉得,中国民航业第一次改革是2002年,和同时期的电力体制改革是相同的,海上运输系统、航空制造系统、电信系统、能源系统等改革都形成了同样的格局。这一次,中国的民航业是否能整合到一起?没有国家的思考是做不成的。 我认为审时度势很重要,具体说,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做非常关键。 目前,中国大的格局是这样的,某一个行业要改变这种大格局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将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而且我也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需要发生变化,理由是中国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而经济全球化下最关键的是资源全球化配置。那么,将来从国家层面考虑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形成大公司、大集团非常重要。 我认为,中国民航业未来需要有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有国际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旗舰公司。 《21世纪》:你如何评价2002年中国民航业体制改革与重组?业界关于未来民航重组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中国航空公司实力比较弱应该整合,另外一种认为考虑乘客利益,该行业应充分竞争,因此不赞同整合,你如何看待? 刘绍勇:我认为2002年中国民航业改革在政府改革中是最彻底的,包括政企分开、机场下放、空管统一、企业脱钩,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当时,中国民航业对改革的认识也比较到位。 如果中国民航业效仿印度民航业,由外资抢占了当地市场,对当地民航业的影响非常不利;如果我们国内的航空公司不断内部打仗,导致中国的航空公司总是亏损,最后受损的还是普通乘客。 因此,我认为两方面都要考虑:既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航空公司,又要在国内市场有一些好的地方航空公司。毕竟,中国航空市场除了三大集团之外,还有四十多家小的航空公司存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