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石金武:中国坚持军转民的大方向不会变(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1: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军转民调整逻辑

  《21世纪》:国防工业的调整,近三十年来,一直都在进行,有什么样的必然逻辑?

  石金武: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际战略和国家建设全局的高度,适时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方针,从而拉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序幕。

  军事工业不仅服务于国家对军事装备的需求,而且本身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适应战争的需要,又要适应和平时期的需要,因此军事工业不但要生产军品,还应生产民品,这是军事工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在不同时期,生产军品和民品虽各有重点,但军工企业积极发展民品生产,却是必然规律。我国实施军转民战略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由企业自行开发生产民品到国家计划指导,又由计划指导到市场引导的发展过程,走过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军民结合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推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产品结构升级。充分利用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生产民品,带动了有关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军民结合战略的实施,还增强了军工系统的综合实力,对军工队伍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30多年的努力,国防科技工业基本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由主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向为国家四个观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军工各行业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民品,初步建立了军民结合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实践表明,我国军转民的战略决策是成功的。

  新格局

  《21世纪》:后国防科工委时代,军工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格局?

  石金武:现代武器装备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支撑一个军民分离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就连国力十分强大的美国也在积极推动军民一体化。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实行寓军于民的体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力、军力迅速增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

  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依托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统一考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做到资源共享,使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之中,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