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孟祥凯:重点型号研制是中国航空工业突破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冯青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大型飞机项目再次成为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焦点话题。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两会上,包括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在内的中国航空工业代表们提供了六份建议案,其中热点话题主要有《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创业板的建议》、《关于加大对我国燃气轮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等。

  其中仅西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西飞国际总经理孟祥凯就提出了三份。3月7日,本报就有关建议案内容独家专访了孟祥凯。“大家普遍关注的大型飞机项目是航空工业的一部分,我的建议案立足更长远,希望能对加快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有一些帮助。”孟祥凯说。

  厂所整合

  孟祥凯认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应得到充分重视。不仅体现在推动我国基础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中国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据美国测算,以大型客机为主的民用飞机工业销售额每增长1%,可推动国民GDP增长0.744%,还可为相关产业提供12倍于自身的就业人数;航空工业每投入1亿美元,10年后能带动航空及相关产业产出80亿美元。

  特别是以大型飞机为代表的航空重点型号研制将使国民经济产业得到巨大拉动,通过大飞机等重点型号研制,大型先进发动机和主要机载设备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开发和产品支援体系将逐渐完善,航空工业将形成规模化的飞机产业。同时,飞机技术含金量的每一次提升,都牵引相关科学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或形成新的产业。

  孟祥凯强调,中国要实现“航空强国”的梦想,迫切需要打开重点型号研制的突破口,以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急需。

  但由于航空重点型号研制仅靠任何一个企业的孤军奋战和单打独斗是难以完成的。

  孟祥凯建议深化军工企业改革,着力构建以现有重点骨干航空工业企业为主体,以专业化配套能力为支撑,面向全社会大协作,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管理模式。

  “可出台指导性政策意见,鼓励航空业内的厂所整合。”孟祥凯说。

  企业没有研发体系,就意味着不具备造血功能,产业升级的基础来自于研发。我国航空工业目前还是沿用产品设计所与制造企业相分离的模式,若从战略层面考虑,必须将设计与制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动车组,全力推进航空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建立科研设计、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大型航空工业集团,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航空企业走出国门,在欧洲设立产品研发设计中心,走国际化联合设计道路,快速提升航空设计技术,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