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高进口的避险之策(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2:11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与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日本经济严重衰退形成对比的是,这一轮的原油价格暴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走出衰退谷底,景气已经延续6年。企业经常利益(此语还需核实)持续5年增长,其中2006年度达54.4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日本规避能源高进口风险的做法无疑可供我国借鉴。但是,仅仅是“依样画葫芦”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日本这30多年来走过的道路来看,以下三大环节非常重要。 首先,是要造成强大的舆论,唤起全社会的重视。 日本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上人们分歧很大,唯独在节约能耗、降低进口风险问题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日本民族历来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作为一个资源贫乏、严重仰赖进口的国家,能源问题始终被提到关系国家存亡的战略高度,引起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当然,日本社会对能源问题的认识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人们往往注重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以减少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风险。天然气的普及和核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进展;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开始将降低能耗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呼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日本从政府机构、企业,到学校、团体和家庭纷纷采取各种手段,省能节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2005年夏天,小泉内阁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倡议职员上班时不戴领带、不穿上装,以适应空调制冷温度调高后的办公室环境。政府机构和企业单位群起响应。据第一生命综合研究所测算,这项措施的节能效果就达1100亿日元。 其次,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日本在规避能源高进口风险方面,十分注重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本国会在1979年通过了《节能法》,其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或停止高能耗产业发展;制定节能规划,制定严格的能耗标准等。《节能法》在10年后的1989年进行了修订,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空调、冰箱、照明灯、电视机、复印机、计算机、磁盘驱动装置、录像机等产品的节能标准。如规定冷暖空调机能耗2004年必须比1996年降低50%;复印机的能耗到2006年必须比1997年降低31%;轿车的能耗到2010年必须比1995年降低22.8%,等等。这些强制性的规定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企业在节能领域取得进展。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优化经济结构。 日本每年的科研投入在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使其产业结构明显得到优化:一部分高耗能、低产出的行业逐渐淘汰,而以IT为代表的低能耗、高产出的行业开始占据制造业的中心位置。原先以“长大重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逐步向“短小轻薄”转变。目前,日本在超薄型大屏幕电视、产业机器人、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沿。即便是钢铁、水泥和发电等传统行业,由于持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的结果,能耗也大大降低。以钢铁为例,2005年度重油、焦炭等成本上涨50%,但由于连铸比提高以及高炉伴生气体的综合利用,加上高级钢比率上升,钢铁业的利润反而比上年增加30%。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主任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