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烟草转变走出去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7: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成立中烟国际,就是要理顺管理体制,让重点企业成为主力军,在境外实体化运作,真正实现落地生产和销售,这才是中国烟草走出去的唯一通道。”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徐云波说。

  规模小、层次低,是中国烟草“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

  徐云波指出,中国卷烟工业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度高达98%以上。2006年,全国出口卷烟33.2万箱,占卷烟总销量的比重只有0.81%;2007年为控制“出口倒流”,卷烟出口量下降到30.8万箱,占卷烟总销量的比重降低到0.7%。其中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出口量超过10万箱,其余16家省级工业公司出口量均在2.5万箱以下。

  从出口情况看,2006年全国共有68个品牌出口到36个国家,出口量超过1万箱的国产卷烟品牌只有7个。

  总体上看,由于规模小、渠道分散、基础较弱等,中国卷烟品牌在拓展国际卷烟市场方面水平较低。

  其次,中国烟草“走出去”主要以出口贸易和合资办厂为主,形式较为单一。除了一般贸易外,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烟草企业开始在境外合资建生产厂,目前在境外建立了9家卷烟生产企业。

  1993年,曲靖卷烟厂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建立了果敢卷烟厂,注册资金人民币430万元,由第一特区主席彭家声、曲靖烟厂和香港天成(太平洋)有限公司出资组建,年生产能力1万箱。2005年,果敢卷烟厂投资主体变更为红云集团。

  1998年,红塔集团在香港建立了红塔国际有限公司。2001年完成股份重建后,红塔集团控股70%,仁恒国际投资公司持股30%。

  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在柬埔寨和澳门分别有威尼顿集团有限公司和金叶卷烟厂(澳门)有限公司。威尼顿集团成立于1993年,投资方为广东中烟公司(80%)和亚细安国际有限公司(20%),2006年销量5.9万箱,产品主要有“利是”、“吴哥”、“皇冠”等。金叶卷烟厂澳门公司成立于1992年,由广东中烟、广东省烟草公司和香港金叶烟草国际有限公司三家股东组成,分别占55%、26%和19%的股权。

  此外,吉林烟草工业公司在朝 鲜、海南红塔在老挝,陕西中烟在罗马尼亚、蒙古等也建有合资生产厂。“从目前进出口发展的态势来看,虽然不排除在少数市场、少数品牌可能还有发展的空间,但总体来说,一般贸易已经走到了尽头。”姜成康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的判断。

  有专家分析,这是因为高额的关税会大大增加销售成本,而且,一般贸易的方式不可能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由于相关的政策限制,烟草工业企业也无法形成有效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和保证。徐云波说,卷烟出口还存在走私回流现象。前些年,中国有些卷烟生产企业为树立品牌形象“为出口而出口”,部分产品出口以后打个转又回来。出口卷烟回流后价格很低,自然受到疯抢,这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更不利于培育名牌。

  徐云波指出,中国烟草企业过去在境外投资办厂,通常是以翻新后的二手设备作为股份,与贫穷落后国家的企业或个人合资办企业,绝大多数合资企业在技术装备、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均较为落后。

  因此,徐云波认为,既然国家局确定了重点企业是中国烟草“走出去”的主力军,现在,在国外设的厂绝不能再是淘汰设备或低次原辅料的“消化地”,无论建厂还是建网都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以出口贸易、技术引进为重点的对外合作模式后,对外投资应逐渐转向境外上市、股权置换、跨国并购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他认为,中国烟草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今后与境外烟草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甚至在海外建立烟叶种植基地等方式都可以考虑。

  徐云波说,中国烟草工业企业完全可以像中石油在海外买油矿一样,在海外建原料生产基地。比如,巴西津巴布韦的烟叶好,中国企业去买地,既保证了优质原料供应,又解决了劳务输出。

  而在投资领域上,他提出,要重点关注实行国家垄断经营而又准备实行私有化改革的烟草企业,譬如埃及、越南、泰国、保加利亚等国家的烟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迟早都要被并购,而其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又是中国烟草比较熟悉的。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