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银行下乡“赶集”(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16:35 《新财经》

    不过,质疑的声音同样存在,不少人担忧,借外资银行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只是银监会官员的一相情愿。外资银行不会做亏本买卖,但要在短期内盈利,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经营一家村镇银行到底能有多大收益,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 一家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的村镇银行,如果股东分红的年度目标是10%,各项管理费用为200万元人民币(人员工资、房租水电、业务费用等),那么,每年至少要创造400万元人民币的毛利。按照存贷利差4%~5%的水平计算,再考虑到部分坏账,则需要0.9亿~1.1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规模。按照75%的存贷比例,则至少需要1.2亿~1.46亿元人民币的存款规模,每个月需要吸储990万~1200万元人民币。而现在开办的村镇银行每月吸收存款仅为300万元人民币左右,要实现盈利,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这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城市里做一个项目有几亿元的业务量,手续费派生业务收入都很可观。可在农村,农户信用贷款平均每户0.3万元人民币,联保贷款平均每户是1万元人民币,金融业务的收益率相当低。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外资银行刚刚在中国农村市场试水,但理论上来讲,懂得游泳的姿势、要领,它们会在实践中摸索。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农村,既可提升形象,也是一种长远战略,他们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短期内不一定盈利,甚至出现亏损也是可以接受的。” 提前布局 看重市场潜力 既然在乡下“赶集”没什么油水,外资银行缘何还如此痴情于农村金融市场?

    事实上,外资银行可不是傻子,也不是纯粹来中国学雷锋,无偿帮助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他们看重的是中国农村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个成熟的金融机构应该具有更长远的眼光,如果仅局限于现有客户的争夺,必将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不断开发新的市场是一个商业机构取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莫不如是。

    中国拥有9亿农民,农民收入正在迅速增加,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每年汇回农村的资金非常庞大;中国农业以及与农业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需要庞大的资金输血;中国县域以及乡镇的工业正在进入新一轮迸发期,资金需求迫切;随着交通瓶颈的彻底解决,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西部以及农村转移,要依靠资金启动市场;中国农村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但目前这一市场的满足率只有60%。也就是说,还有40%的空间未得到金融服务;中国3.5万多个乡镇中,金融服务空白率是为6.7%,即还有2500个乡镇处于金融空白状态;作为还贷人来说,农民的信用是比较高的。

    几年来,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信今后中央政府支持农业的利好政策,包括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越来越实惠。

    这些都给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给农村金融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提供了拓展空间,农村成为商业性金融业务的潜力点和盈利点。正是看好中国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汇丰等外资银行才要在中国农村业务上大显身手。 数年之后,当外资银行完成了在农村的排兵布阵,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架势,国有商业银行再想吃“回头草”,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